在各地纷纷发展农业保险的时候,安徽大胆创新提出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农业保险制度框架,提出并组织开展了大宗农作物保险、筹建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筹建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建立互助保险基金、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等五项工作。其实,这两年,安徽在发展农村保险业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安徽省常务副省长任海深。
记者:近年来,安徽发展农村保险事业方面做了那些探索?
任海深:多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对保险业的发展始终高度关注,把保险业作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积极为保险业特别是农村保险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些有实力和有远见的保险机构也看到了农村保险市场的潜力,将业务领域逐步向农村地区拓展。
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农村保险的发展。 我们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强调保险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把发展农村保险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由安徽保监局牵头,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种养业保险和争取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并成立了由省直有关部门组成的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处理有关事宜。省政府办公厅去年还下发了《关于加快全省保险业发展的通知》,特别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健全农村保障体系,要求各级政府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和相互制农业保险机构,大力开展养殖业和大宗农作物的保险,化解农业经营风险,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保障。
其次,保险机构勇于实践,积极开拓农村保险市场。近年来,安徽保监局积极推动全省保险机构实施寿险业县域发展战略,人寿保险公司等保险机构调整战略重点,面向“三农”,努力探索县域保险市场发展的思路,忧农民之所忧,急政府之所急,积极开拓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市场,既满足了农村对保险产品的需要,又挖掘了新的行业增长点,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2003年,全省人身险保费收入83.36亿元,同比增长65.8%,占总保费的80.3%,成为全省保费收入突破百亿元的决定因素,其中以县域和农村人身保险业务贡献最大,全省61个县域公司累计完成保费25亿元,增幅78.57%,占全省人身险保费收入的30.22%;全省农村参保人数约为630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13%,为农民提供的风险保障达到1560.59亿元。去年,全省县域和农村人身保险业务又有了新的增长。目前,全省乡镇基本都设立了保险服务网点,农民保险意识增强,投保面逐步扩大,而且主要是投向养老和医疗保险,提高了农村社会保险程度,在防范农村风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立足安徽实际,努力探索农业保险的新途径。针对自然灾害风险大、农业保障能力弱的实际,安徽目前正在按照中国保监会的部署,以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拓宽思路,大胆创新,按照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农业保险制度框架,提出并组织开展了大宗农作物保险、筹建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筹建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建立互助保险基金、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等五项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
一是大宗农作物保险已经开始试点。以大面积种植的水稻作为承保对象,保险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投保农户按比例承担,按非盈利原则经营,正常年份做到保费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每年的结余部分纳入大宗农作物保险专项基金,专户管理,滚动发展。
二是组建国元农业保险公司。以安徽国元集团公司作为主发起人,省内大型企业和有关支农资金管理部门出资入股,目前筹建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三是组建区域性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由国家、地方、企业、农民多方联合组建、共担风险,努力解决目前农业保险面临的“农民交不起、政府补不起、保险公司赔不起”的难题。目前公司的筹建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相关筹建申请材料已经报送中国保监会待批。
四是开展互助保险试点。我省初步选择世界银行贷款的农业开发项目作为试点对象,探索建立互助保险基金的途径,通过农户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费、世行贷款提供部分保险保障基金,建立互助保险基金,配合国家政策扶持,委托商业保险公司代为运作,为农户提供保险保障。
五是推动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商业性农险业务。目前我省正在总结以“龙头企业+养殖户或公司+农户”模式开展农业保险的经验,尝试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提供保险保障,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不断总结,逐步推广,拓宽农险发展空间。
我省推进农村保险工作的实践证明,只要各级政府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只要保险机构真正将农村保险市场纳入视野、着力开拓,农村保险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宽广的大道,展现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记者:你认为,在发展农村保险业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任海深:农村保险业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还面临着相当多的困难和矛盾,最为突出的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制约着保费承受能力,农业风险大影响了保险机构的积极性,政府财力不足限制了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保险人才缺乏制约着农村保险业务的拓展,农村人口分散加大了保险业务的费用开支,等等。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推动农村保险业的更快更好发展,还需要各级政府和保险机构的共同努力,需要大力推进保险制度和机制的创新。在当前的工作中,我们将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既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又要有效减轻农民负担。从安徽的实际情况看,一方面,广大农村居民的保险需求在不断提高,农村保险市场在逐步扩大;另一方面,农民的收入水平还不高,保费负担能力还比较低。所以我们在为“三农”提供社会保障配套服务时,一定要切实考虑到农村人口的负担水平,正确处理好保障与负担能力相适应的关系。要根据农村实际,创新保险产品,研究开发适合在农村地区销售的险种,比如说,人寿保险公司在农村地区开展养老保险业务,要考虑到农民收入比较低、收入不稳定这样的特点,销售一些和城市不一样、比较适合农民购买的保险。
二、既要注重农村保险的社会效益,又要兼顾保险企业的经济效益。农村保险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农业保险业务风险集中,经营的稳定性差,很难完全按照商业化模式经营,需要政府在政策引导方面有所创新,在资金扶持等方面加大力度,以提高保险企业的经济效益,调动保险企业开拓农村保险市场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对农村保险实施政策扶持,达到政府、公司、农户三方满意的效果,确保农村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平稳运行。
三、既要注重发挥保险企业的主体作用,又要为保险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农村保险事业的发展,既是培育和开拓保险市场的需要,也是保险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在充分发挥现有保险企业作用的同时,努力培育一批新的以农村保险为主的保险企业,增强农村保险力量。同时,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创造农村保险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形成加快农村保险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加大财政对农村保险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通过财税政策,引导和支持商业保险企业积极参与农村社会保险和农业保险。三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要支持保险企业开拓农村业务。鼓励保险企业深入农村建立营销服务网络,帮助入驻乡镇保险分支机构解决其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
我们相信,只要各有关方面牢固树立、认真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服务“三农”为目标,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农村保险业发展的新路子,就一定能够开创农村保险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