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吉林省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吉林省县域保险发展迅速。近期,吉林省对县域保险市场进行了调研。
县域保险市场发展现状
机构网络格局初步形成。截至2004年底,吉林省41个县(含县级市)共设立了县级经营性支公司115家、营销服务部968家、兼业代理机构1110家,初步形成了覆盖县域城区和部分乡镇的保险服务网络格局
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04年底,全省县域保险公司从业人员14005人,其中持有展业资格证书5237人。就从业人员的公司分布而言,县域保险的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人保、人寿两家大公司。
保险业务长足发展。截至2004年底,吉林省县域保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20.21亿元,占全省保费总量的27.16%。就县域保险市场的区域份额而言,保费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县区有15个,3000万至5000万元的县区有16个,3000万元以下的县区有10个。
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截至2004年底,吉林省县域保险深度已经由2000年的不足1%上升到1.21%。其中保险深度在2%以上的县有10个,在1%至2%之间的县有20个,在1%以下的县有11个。县域保险密度由2000年的不足100元上升到104.57元。其中保险密度在100元以上的县有26个,在100元以下的县有15个。保险服务由原来仅仅集中在以县城为中心,逐步发展到乡镇和部分农村。
特色经济为县域保险提供宝贵资源
调研结果显示,吉林省县域经济地域特色突出,可利用的资源优势明显,县域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具有区域特色的外部经济环境为县域保险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一是县域经济的日益壮大成为县域保险发展的巨大推动力。2004年,吉林省41个县(县级市)区共实现生产总值(GDP)1665亿元,县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005.12元人民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530.41元人民币。县域经济整体水平提高为县域保险发展提供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二是县域特色经济优势成为县域保险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吉林省县域经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优质粮生产基地,精品畜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效园艺特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城市农民工和劳务出口。同时,在看到县域保险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的同时,也还有不少滞后因素和薄弱环节。
加快县域保险发展的建议
纵观吉林省县域保险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及存在的问题,科学运筹县域保险发展,应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充分利用县域经济的特色优势为切入点,以产品和营销渠道创新为重心,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实现县域保险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一、把握县域保险发展切入点,积极推进保险示范区建设。发展县域保险,要结合县域特色经济,依靠当地政府,积极推进县域保险示范区建设工作。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地方工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为推进县域保险发展的重点,有步骤、多层面、多渠道地开展县域保险试点,以典型示范作用逐渐扩大保险覆盖面。如发挥县域特色经济优势,建立优质粮生产基地、精品畜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效园艺特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城市农民工和劳务出口等保险示范区,逐步扩展保险覆盖面。
二、积极推进县域保险产品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一是要加快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如县域企财、家财险,责任险,意外险等。二是要加大力度开发适应市场新情况的产品,如个体工商业户、民营企业的特色保险产品。三是要研究创新涉农系列的组合产品、一揽子产品计划,如生猪保险系列,涉农意外险、涉农家财险系列等。四是开发适宜当地情况、农民最急需的基本保障型寿险产品,如养老、医疗和意外险产品。五是要开发适应代理业务需要的产品,如适合与农村金融组织合作的农村银行保险产品等。六是力求保险产品的通俗化,以充分体现通俗易懂、投保简单、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特色。
三、拓宽销售渠道,建立县域保险营销网络。一是加强和完善直接销售渠道。科学铺设营销网点,理顺县域支公司、营销服务部同省级分公司的管理通道。二是扩大间接销售渠道。利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人缘”、“地缘”优势,积极推进信保合作步伐,发展农村银行保险业务。完善农村保险营销服务机构的管理机制,研究农村营销员管理办法,适当放宽从业资格考试条件,激活农村营销员展业潜能。三是积极同当地政府进行协调,借助政府资源开展业务,如与农机部门合作开展农用机械保险业务等。四是支持和引导专业保险代理机构参与县域保险市场建设。
四、提升服务品质,健全客户服务体系。要尝试建立一套符合县域市场特点、行之有效的客户服务制度。建立完善的客户回访制度,做好保险咨询等服务工作;简化承保、理赔等程序,确保理赔服务快捷方便;强化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力度,保证业务经营和数据的真实性;切实提高诚信理念,坚决杜绝误导、欺诈客户问题的发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营造县域保险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