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存在理解上的分歧,但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县域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已经得到政府部门、监管机构以及保险公司共同认可。县域保险注定要投入在先、赢利在后,而且这赢利的期望取决于县域保险覆盖面的提高、农村收入的提高。
“三农险”现状
农作物保险持续萎缩农民最需要的,保险公司却不感兴趣。据统计,全国每年平均有3亿亩农作物,两亿多农村人口不同程度受到各种灾害影响,财产损失在600亿元以上。另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4.6亿元,仅占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0.5%。从1982年我国开办农业保险以来的20多年里,农业保险累计收入仅为90多亿元。全国2.3亿农户,户均不足2元。农作物保险,目前已经陷入政府组织难、保险公司经营难、农民交费难的“三难”境地。2005年一季度,专营农业保险的安信农业保险和安华农业保险两家公司,总保费不过3168万元,占总财产险保费352.7亿元的0.1%不到。
投资类保险销售居高不下保险公司最感兴趣的,却成了农村金融的抽水机。2003年,处于经济较为发达的我国东部上海、广东的投资类保险占该地区寿险总保费比例分别达到59.38%、55.3%,而处在经济欠发达中西部省份的河南、青海,占比例也高达59.15%和55.2%。河南、青海和上海、广东的城市化水平根本不在一条可比线上,但中西部保险业对投资理财产品的青睐力度绝不输于东部沿海。重投资轻保障的分红产品(部分短期投资类保险产品,保险费和保险金额之比仅为1∶1.05),并没给农村人口带来多高的保障,反而,将大量的资金从农村抽走。截至2003年底,我们保险资金结构中,52.06%为银行存款,16.1%以上投资于国债,9.48%投资于金融债券,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为5.23%;这种资金运用分布,能有多少资金可以直接反哺“三农”?目前,各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回报率大体上在4%左右,即使是保险公司将这4%的赢利100%返还给客户,也低于农民从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可以说,继“只存不贷”的农村邮政网点后,投资分红保险,也成了农村资金的抽水机。
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太小农民与保险公司都认可的,风险控制又存在问题。没有足够的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障,许多农村人口有病无法医,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最终拖成绝症。农村住院保险和门诊保险,因为农民的收入问题和商业保险公司考虑的风险问题,长期没有好的产品出台。即使是费率高、覆盖广的城镇补充医疗保险,超过100%的赔付率仍让一些公司顿生退出之意,又何来勇气着手农村商业医疗保险?
操作较为成功的两个产品,都来自于政府的直接财政支持失地农民养老问题,已经被许多地方政府提上议事日程并开始操作,也有借助于商业保险公司进行管理。但是,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前提是得有笔不小的征地补偿款,至于由哪家公司、什么性质的组织来管理这笔资金,倒是水到渠成的一件小事。2004年,商业保险公司参与了8个省市、41个县的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超过800万,这其中各级政府补助了约3亿多元。
切入点在哪里
那么,商业保险公司服务县域保险切入点在哪里?当前,我国保险业整体实力已非昔日可比,集中一定的财力,为“三农”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为农民办一些实事,还是应该和能够做得到的。
费率上如何做到城乡有别说一千、道一万,农村保障低,关键是农村收入低、保险产品价格高。于是有业内人士疾呼,商业保险公司要针对农村开发低保费、高保障险种。这种想法听起来有点可行,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保险业的产品定价,是严格按照精算规则来进行的,一家公司各地分支机构销售的产品,一般都由总公司统一制定,费率基本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购买同样的保险,贵州山村农民和上海浦东白领的价格完全是一样的。商业保险公司既然是企业,就以赢利为目的,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商业保险公司针对广大农村地区重新设计一套费率或是提高赔付比例。但是,如果在费率上做不到区别对待,尽管保险公司的产品再适合于农民购买,农民手里没钱,也是枉谈。
在费用提取上,如何返利于民在产品价格没有明显区别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如果真正能为县域保险考虑,只能是自己节省营业费用,放松理赔设限,提高返还比例。从当前保险业的发展趋势看,业务推动的费用越来越高,能降低的,只能是管理成本和销售人员工资。保险业的分级管理,决定了哪家分支公司都不可以亏本经营,也没有哪个分支公司的管理人员,为了社会效益而放弃企业的自身成长机会和个人收入。所以说,商业保险公司如果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放弃,至少是放水养鱼,用一切办法将费用降下来。如果农村的网点不仅不挣钱,反而实行费用补贴,那县域保险就真的有希望了。
在内部管理上,如何方便群众农村交通不方便、农民文化层次低,保险公司能在人员配备、费用预算以及内控制度管理上,对基层公司能否给予适当倾斜。许多公司对于农村营销网点的投入都在加大,但这种加大,仅仅是在销售人员的办公条件上,在业务推动的激励上,而对于如何方便农民投保、理赔,做的工作就太少了。比如说,各家公司业务管理早就集中了,集中到县城甚至到省城,但能在农村基层网点现场签单、现场理赔、现场给付吗?据笔者了解,就是保险业发展最快的长三角地区,也没有哪一家公司将电脑网络、服务柜台延伸到农村职场。
险种设计上,如何找准需求农村、农民需要什么险种,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其实很简单,关键是保险公司想不想做。这几年,尽管农民非常需要,但种植业险种在萎缩,尽管资本市场不景气,但投资理财类产品层不出穷。说到底,还是因为一个“利”字。近几年,保险业的产品创新,一直盯着高端客户,盯着有钱人。分红险、万能险、投资连结险等等,甚至于传统的家财险,也派生出投资理财功能。农作物保险的险种,却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最多时的60个,下降到目前的30个。险种设计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费率问题。费率、费用、管理、产品,这四者关系到保险公司以何种心态参与到县域保险中去,如果在这四个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商业保险服务县域经济只能是一句空话。
凭心而论,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农业、农民、农民工的保险问题,绝非商业保险公司能够一揽子解决的。从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看,建立和完善农村的保障体系应当是政府的责任,因为仅仅依靠商业保险公司是不可能的,这一点尤其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