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保监局对于面临的农险现实难题,选择的是“多足走路”策略,他们希望尽可能地更广泛探求农险试点思路,寻觅到解开这种种难题的多把“钥匙”。安徽保监局副局长李迎春谈到他们为确保农业保险顺利启动的原则时,用了8个字概括:“先易后难、逐步实施”。
大宗农作物保险试点初探
安徽是产粮大省,大宗粮食和油料作物产量很大,直接从事大宗农作物生产的农民数量众多。同时安徽的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也很大,大宗农作物保险对保障安徽农业经济的平稳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安徽保监局把探索大宗农作物保险作为推动农业保险试点的一项重要工作。
安徽保监局财产险监管处处长张绪风谈到,安徽保监局与合肥市政府现在已初步确定了大宗农作物保险试点实施方案:在合肥市所辖三县中选取其一,以其境内大面积种植的水稻作为承保对象,采取财政补贴推动、省人保代办的运作模式。保险费由中央财政负担30%,合肥市财政负担30%,投保的龙头企业和农户承担40%。按非盈利原则经营,正常年份做到保费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每年的结余部分纳入大宗农作物保险专项基金,专户管理,滚动发展。根据形势发展,安徽保监局计划将大宗农作物保险由拟设立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或者区域性农业保险公司来承办,并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断扩大承保面积。
组建两类专业农险公司
担当农险先锋
推动商业保险公司按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承保农险业务,在安徽保监局农险试点的筹划中也是重头戏。因此,安徽保监局在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尚不具备大规模推广条件的情况下,支持鼓励各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并把它作为推动农业保险的试点工作之一。
(1)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安徽保监局初步考虑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实行政策性经营和商业性经营相结合,由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作为主发起人,实行股权多元化,召集省内大型企业或集团和有关支农资金管理部门或委托的企业参资入股,注册资本金2亿元左右,公司实行一级法人制度,总部设在合肥市。
据安徽保监局介绍,他们关于筹建“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暂定)”的可行性报告、筹建方案经多次论证和修改,已经符合《保险法》和《保险公司管理规定》对申请筹建保险公司的要求;相关募股工作也逐步得到落实,以安徽国元集团公司作为主发起人,省内大型企业或集团和有关支农资金管理部门或委托的企业参资入股。目前筹建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2)区域性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结合大宗农作物保险试点,安徽保监局与合肥市政府经过调查论证,决定组建区域性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如果成立区域性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可以实现国家、地方、企业、农民多方联合共担风险,实现政策性保险与商业化运作在制度上的有机结合,解决目前农业保险面临的‘农民缴不起、政府补不起、保险公司赔不起’的难题。”
李迎春认为,在安徽除了要有专业性农险公司外,区域性相互制农险公司也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必要。目前,合肥市政府委托合肥兴泰控股集团公司牵头,组建合肥兴泰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筹建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相关筹建申请材料已经报送给中国保监会,正在审批中。
李迎春着重向记者强调,在相互制农险试点的思路中,他们筹措确定以世界银行贷款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为突破口,以设立农业互助保险基金形式起步,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养殖业项目,在部分地区进行农险试点。
“采用互助保险基金模式启动农业保险,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户、地方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各方积极性,找到多方合作的结合点;互助保险基金由全体参保农户拥有和参与管理,容易得到农民的理解与支持;采用互助保险基金模式,以世行贷款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为突破口,有资金保障,因而以世行贷款项目采用互助保险基金形式启动我省农业保险,可以实现两者有效结合,是最佳的切入点。”李迎春对此有着殷切的期待和充足的信心。
县域非寿险发展战略为农险下乡铺路
为推动农业保险试点向纵深发展,统筹城乡保险业协调发展,统筹产、寿险业同步发展,安徽保监局决定实施县域非寿险发展战略,引导保险公司产品下乡、服务下乡,推动保险公司积极拓展县域和农村保险市场,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保险服务。
农险走县域保险之路已经成为安徽农险试点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样坚定的发展举措在安徽保监局看来有几个方面的理由:县域非寿险业务是保险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增长点,为农业保险发展搭建了平台;通过实施县域非寿险发展战略,全省各产险公司加强了县域保险机构建设,壮大了人才队伍,优化了资源配置,培育了农村保险市场;通过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和服务创新,扩大了农村保险市场,参保人群逐年增多,提高了人民群众保险意识,普及了保险知识,农村保险市场逐步成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