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人的大市场
日前,一项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22.89%,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我国少年儿童的人口已达到2.7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疾病、意外伤害及暴力侵害日趋增多,给每个家庭都带来了无法预计的损失。据统计,中国少年儿童每年发生意外伤害的人数就高达4250万人次,而每年用于此项的费用高达32.6亿元人民币。
因此,这庞大的少儿保险市场,对商业医疗保险来说,开办少儿医疗保险的前景十分可观。然而,既使在我国城镇,目前少年儿童也属于未受医疗社会保障的人群,除少数少年儿童能报销少部分家属医疗费(如统筹医疗)外,大多并没有医疗保障。孩子的一切费用全部都由家庭负担,对许多家庭而言,这都是一笔巨额而无保障的支出。
缘何视而不见
“六一”节即将来临,羊城各大保险公司专门针对孩子设计了许多险种。据了解,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的国寿少儿英才保险、国寿少儿两全保险,泰康的世纪之星两全保险,友邦金色年华两全保险,平安世纪星光少儿两全保险等等。然而这些少儿险只保重大疾病、教育和意外伤害,就是说,并未包括少儿接受门诊治疗等基本医疗。如新华人寿新推的“成长无忧少儿重大疾病保险”,就只保15种重大疾病和手术。
另据了解,在所有与少儿沾边的国家部委、人民团体中,几乎没有一家掌握少儿医疗的状况。这一关系到少年儿童健康的人事,似乎不在任何一个部门或机构的主管甚至分管的视线内。国务院保护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儿童处的主要职责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宣传优生优育;中国妇女联合会儿童部主管家庭教育,旨在呼吁全社会重视儿童,对职能部门起督促作用;共青团中央少年工作委员会是主管少儿思想教育;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与少儿有关的科技司只着力宣传优生优育,解决技术问题;另外,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也不过问中小学生的医疗保险。
明摆着的巨大市场,保险公司和相关部门难道就视而不见吗?保险业内人士也有一肚子苦水:少儿医疗的风险不好控制,可能一个小感冒引发的病要花数百上千元,还可能导致致命的疾病,耗费更大。由于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及保障制度原因形成的问题,看来在相关部门一时也无法得到改变。
少儿更需要保障
那么,少儿需不需要医疗社会保障呢?一种说法是,少儿是比较健康、较少生病的一个群体,在现有国情下,社会保障只能针对劳动者和老年人,少儿还不需要社会保障;另一种说法是,少儿对社会尚未创造任何价值,其医疗费用理应由其父母全部承担,不应参与政府补贴的医疗社会保障;还有一种说法是,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对父母的医疗社会保障都没有很好解决,又何谈少年儿童呢?
但无论怎样说,少年儿童应享有的相应医疗社会保障不应被遗忘。有人建议,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有效做法,如:医疗保险品种让少儿同等地选择购买;在企事业就业的职工及其子女,均被强制性加入同一种医疗保险或家属医疗保险。
开发新险种势在必行
商业保险公司如何看待少儿保险?如何应对这个巨大的消费群体?这是值得探索的新问题。一方面,少年儿童应是一个诱人的保险群体,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一块待挖掘的“金矿”。合理开发将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成熟的保险公司首先考虑的市场需求,而不应将某一险种的盈亏分裂开来看。哪些险种能产生经济效益,哪些能产生社会效益,都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合理搭配,这样才能不断化解金融风险,有助于公司稳健经营。另一方面,少儿保障问题将是我国面临着的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无论困难有多大、问题有多少,作为国家未来的少年儿童应得到应有的保障,这应当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