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门眼盯学平险、地方政府视学平险为乱收费、家长大部分支持、学校欲代办又骑虎难下。保险公司又该怎么办?
据数据显示,保险公司赔付案件中,学平险要占到55%以上。然而乱收费、强制保险、加重学生负担等帽子扣到保险公司的头上,令学平险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该险种的承保面不断下降,从开办初的80%至90%下降到30%至40%,有的地方甚至下降到20%。学平险为莘莘学子求学之路筑起了一道“保险长城”,功不可没,但学平险的开发并不一路看好。
学校:进退两难实无奈
谈到学平险的开办问题,众多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几乎是异口同声说:学生保险是件好事,它解决的不仅仅是学生出险后获得理赔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有数据显示,保险公司赔付案件中,学平险要占到55%以上,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从2001年到2003年,学平险在赔付案件中的占比分别为61.2%、59%、62%,而赔付率一般在90%以上。赞叹之余,学校对开办学平险又顾虑重重,有二怕:一怕背上乱收费之名;二怕工商部门及纠风办等政府部门查处。对学校和老师心理上造成精神负担,导致学校进退两难。由学校统一投保,大部分家长都愿意,而保险遵循的是投保自愿的原则,一旦学校团体承保,难免有少数家长投诉,政府部门便以乱收费之名,对学校进行查处;若分散性投保,势必造成投保率下降,导致有的学校和学生脱保。致使学校在办与不办上,骑虎难下。
家长:绝大部分表示支持
现在有不少中小学生不幸患了重病,有幸得到传媒和社会各界的爱心支持。可是,对于成千上万其他大病住院的中小学生,就未必有这样幸运了。所以,建立学生系列保险保障体系,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途径。学平险的开办得到大部分家长的支持。以宿迁市为例2001年有300多所学校30多万名学生参保了学生保险,参保率达65%。2002年有350所学校、35多万名学生参加了保险,参保率为68%。笔者走访了一些家长和学校,去年四月下旬,该市某中学40多名学生集体出险,巨额医疗费用困扰着校长、老师、家长。而寿险公司能够迅速赶到出险地点,打破常规,决定先行预付部分赔款,解决了出险学生医疗费燃眉之急。学校领导感慨地说:过去虽然也宣传学生保险,但仅限在口头上,没有真正把学生保险的保障作用认识到位。这一次感受太深刻了,我们不仅要向本校学生及其家长宣传、动员其积极投保,还要向兄弟学校宣传。
工商部门:拼命处罚为哪般
据报道,南方某省工商局专门召开了如何处罚学平险的先进经验交流会,视寿险公司为一块可切割的“肥肉”。某市工商局一次性处罚寿险公司高达300万元,查处步骤总结为三步曲:第一步外围调查,对象为学校、老师,主要查学平险开办情况;第二步:一查是否强制保险,二查有否商业赂贿行为;第三步到寿险公司查财务、业务收支情况,最后下发处罚通知书。执法查处部门是工商局内设的公平交易局,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处罚依据。据统计有90%以上的寿险公司因开办学平险而被工商局处罚过。近年来,工商部门为什么把寿险公司作为查处的“猎物”呢?究其原因亦有三:一是工商部门各科室层层下达罚没任务,并列入年度考核指标;二是寿险公司是块“肥肉”,有油水可“罚”;三是定性学平险是强制性保险比较容易。寿险是特殊商品,与一般商品有本质的区别,学平险更多的是承担社会效益的一面,工商部门与寿险公司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政府:褒贬不一是何因
笔者走访多位地方政府的领导,他们总体上对学生保险的印象还算不错,但对学平险作为一项“生命工程”了解不够。褒的方面:主要是看到某某学生出险获赔,寿险公司给付学生多少钱,就说学生保险有作用。贬的方面:部分地方政府认为学平险与乱集资是一回事,往往列为减负项目。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明文规定学平险是清理减负的乱收费项目。主客观因素皆有:客观上地方政府与寿险公司在学平险的认识方面存在差异,主要是个别学校强制性统一收费加深了政府部门对学生保险的误解。主观上,有些保险公司同有关部门联合要求必须参加某些保险,损害了保险形象,在地方造成保险是“乱收费”的印象。特别是农村被认为是“增加农民负担”的案件,人们在心目中产生了抵触情绪,给学平险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保险宣传注重对公司承保有利一面,忽视条款中对被保险人有限制性方面的解释,这就为以后的双方争执埋下伏笔。另一方面表现在理赔中。按规定保险理赔有一套严密的手续和计算方法,如某学生住院治疗花去10000元,结果只获赔3500元,这里面发生的医药费在社会保险报销范围方可赔付,像营养类、自费类等药品不在赔付之列。由于保险公司在索赔时没有做好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导致与保户获得预期赔款心理反差太大,发生争执,使保险行业在社会上的信誉受到质疑,直接为地方政府将学平险等短险业务定性为“乱收费”留下了口实。
保险公司:应该怎么办?
宣传先行树形象。由于学平险是计划经济时期开发出的险种,没有按照商业保险险种的路子走,更多的带有“先天性”的不足,导致政府及部分人认识上的偏差是情理之中的,所以必须进行宣传,让政府及全社会理解、关心学生弱势群体。从孩子起灌输保险意识,普及保险知识,为寿险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规范经营,诚信为先。学平险虽然属于商业保险,但其社会效益显著,与地方上乱收费有本质的区别。保险公司向政府和工商物价等监管部门汇报,把开办学平险对弱势群体、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的意义作用说透。经常召开政府相关部门、家长和老师座谈会、学平险研讨会等形式,让全社会关心支持这一维系学生健康“生命工程”。在此基础上,坚持自愿的原则,与学校协商签订代理业务,扩大学平险的承保面,在理赔上确实做到按条款理赔,既不滥赔也不惜赔,加快理赔速度,以诚信取信于保户。优化服务,提升人员素质。农村保险业务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加强对保险员的培训,提升素质,优化服务,做到“三勤”:脚勤、嘴勤、脑勤。经常走村入户征求农民意见,及时调整服务手段,对不理解保险公司规定的客户要耐心解释,力避发生争执纠纷,大力普及保险知识,针对农村封建迷信较重、参加保险不吉利等问题,采取广播宣传、散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科学地宣传风险时时存在的客观事实,增强转嫁风险的手段,增强学生的风险意识,为学平险开办扫除障碍。对典型赔案进行大张旗鼓宣传,确实让家长感受到为孩子缴20至30元钱所得到的是巨大的风险保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使学平险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