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普尔信用评级日前在北京发表题为《中国保险业信用前瞻2005-2006》的报告。报告把中国寿险业的行业风险由“很高”调整为“高”,非寿险业的行业风险依然属于“高”。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保险业发展迅速,总体进步较大,但在定价、准备金水平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尚欠成熟,资本基础依然偏弱。与年前标准普尔对中国保险业进行评估时比较,中国保险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市场风险的一些不明朗性因素有所改善,但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保险业有需要提升营运管理的质量。
报告指出,在过去两年内,中国三大主要保险企业已成功上市,业界也普遍更为注重提升利润率以及改善财政实力。同时,有利于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因素还包括监管法规的引入,以及中国市场具备深厚的增长潜力。
不过,上述支持因素因为中国保险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受到制约。报告分析,这些问题包括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中国保险企业在多个范畴,如定价、准备金水平和公司治理等的营运管理按国际标准而言尚欠成熟。此外,按潜在的增长速度所需资金考虑,中国大部分保险企业的资本基础依然偏弱。
标准普尔表示,由于中国主要保险企业的财政实力有所改善,加上业界在追求增长与提升利润率两方面较前能够取得更合理的平衡,标准普尔已把寿险业的行业风险由“很高”调整为“高”。中国非寿险业的行业风险则依然属于“高”,反映了标准普尔对中国非寿险业准备金是否充足的问题有所担忧。
标准普尔对中国寿险业及非寿险业均属高风险的看法,反映了业界所面对的一些问题,包括资本基础薄弱、营运管理欠成熟、专业人才不足,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事实上,中国非寿险业近年在多个范畴,如财政实力、监管调控、业务发展、外资准入和投资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正面的发展。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标准普尔表示,中国保险业的信息披露已经较5年前有很大进步,不然他们无法获得数据完成本次公开报告的研究工作。尽管如此,标准普尔近期并没有对中国保险企业推出正式评级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