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标准普尔评级服务机构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中国已于2004年12月出台了对外国保险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减少部分限制的政策,外国保险公司想要与本土保险公司在同一层面进行竞争,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标准普尔认为,影响外国保险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销售网络的限制。虽然对于外国公司运作地点以及开设分支机构的数量限制已经取消,外国公司较弱的销售网络仍是阻碍其与已建立强大销售网络的国内公司的竞争桎梏。只有在分支机构的数量达到一个相当水平后,它们才可能参与同等水平的市场竞争。
对盈利能力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外国保险公司的市场表现并不一致。财产和意外险公司有微薄盈利,而寿险公司由于其短暂的运营历史正处于亏损。大部分外国公司的定价和储备金政策会比本地同业者更为严格,并且更多地关注长期盈利能力。这种对盈利能力的强烈关注很可能限制其迅速扩张。
合资公司的财务弹性。现在许多外国保险公司正在通过合资方式实现本地运作,外国参与者有足够的财力是因为其平均规模较小且不必承担负面的历史负担。此外,母公司也能够帮助其在短期内承受部分经济损失。然而,它们也会受到本地合作者的限制,后者可能并不愿意承受前期的损失或为未来增长提供资金。
竞争日益加剧。到2005年2月,中国保险行业已有70家从业公司,其中37家为外国保险公司或中外合资公司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这个数据是5年前的两倍,并且仍将在中期范围内迅速增长,从而引发更激烈的竞争。如果出现恶性竞争,市场环境恶化,盈利意愿有可能迫使外国公司停止其扩张。
标准普尔认为,外国保险公司尤其是国际性大公司,最为显著的优势是精良的营运管理,包括公司治理、产品创新、保险精算支持以及客户服务等。当前,外国公司在中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阻碍是对外资参股的政策限制、有限的销售网络以及缺乏对当地市场特性的了解。
标准普尔预计,从中期来看,外国公司的非寿险市场份额将停留在低于10%的水平,而寿险部分将小于20%。
标准普尔指出,外国保险公司通常会将其在中国的经营视为一个具有潜在丰厚利润的长期投资,它们认为中国市场具有高增长和高收益的可能性,这都是成熟市场所无法提供的。因此,许多外国公司极其渴望全面参与中国市场。尽管如此,未来的竞争参与者应该认识到强劲的增长预期后面可能存在市场缺陷,要避免投资过热,并不断自我调整来适应当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