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诚人寿的保费绝大多数来源于“含金量”很高的个人寿险业务。
所有在中国开业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中,信诚人寿恐怕是走得最快的一个:仅仅5年时间,已经获批开业的分公司达到8家,另有3家分公司正在筹备过程中。从公开披露的信息看,信诚保费收入的增长在合资保险公司中也是名列前茅,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保费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含金量”很高的个人寿险。
或许,正是这些原因吸引了它的外方股东———保诚集团把今年的全球董事会搬到了中国。用保诚集团负责掌管亚洲区事务的执行总裁罗邦民的话说,“董事会首次选择在中国召开,是表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其实,亚洲一直是英国保诚集团非常看重的一个市场。在其全球保费收入中,超过30%来自于亚洲市场,产生的业务利润更是占到了其总利润的40%。目前,英国保诚在中国、印度、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寿险、财产险、零售基金及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在亚洲,英国保诚是最大的欧洲人寿保险公司,管理资产400亿美元,拥有8,000多名雇员和超过15万人的保险代理人。
2004年,信诚人寿在中国的业务增长了70%,占到保诚亚洲市场的3%。罗邦民认为,这种状况会很快得到改善,他的目标是将这一比例提高到15%-20%。对此,他有充分的信心。在他看来,中国将是亚洲市场业务增加最快的,中国的增长会超过亚洲其他市场的总和。
随着业务的强劲增长,偿付能力问题似乎被摆到桌面上来。在合资公司里面,首创安泰、海康人寿、中意人寿、中英人寿等都表示正在准备增加投资,将资本金规模扩充到与业务发展相吻合的数量。对此,罗邦民认为“钱不是一个问题。如果财务告诉我们,因偿付能力问题,资本金已临近警界点,我们会把意见反馈到合资公司董事会,双方股东随时可以增资。”
英国保诚对中国市场的“企图心”并不局限于人寿保险,目前,与信诚人寿同名的信诚基金公司正在上海筹备成立。对于信诚人寿和信诚基金的关系,罗邦民说,亚洲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基金公司开发的产品将有助于人寿保险公司投资连结保险的投资。希望将来在中国这两个同父同母的“兄弟”能在业务上形成有益的互补。
罗邦民加入保诚集团之前曾任职于美国通用电气集团,为该集团日本公司董事长兼执行总裁,负责集团在日本的业务。此前,他还曾担任美国通用电气金融控股公司台湾分公司负责人、印度尼西亚分公司总裁、泰国分公司执行总裁及美国通用电气集团泰国执行总裁。罗邦民在亚洲的职业生涯超过10年,他自己开玩笑说,是一个亚洲起家的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