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经历虽然没有什么传奇色彩,却更有普遍意义,能够适合任何一个人。只要他(她)想在这个行业做大、做强,都可以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她就是营业二部的张根芝,对客户诚信,对公司感恩,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工作扎扎实实,把展业当成一项普通的工作。
在陌生中开始
在常人眼中,团险业务没有一定的人际关系,没有人牵线搭桥,是很难开展业务的,而张根芝正是在这样一穷二白的背景下开始展业的。她拜访一家家单位,闭门羹吃了不少,钉子也碰了不少,但张根芝以诚心对待客户,做事认认真真,一回生,二回熟,也赢得了一些客户的认同。在给一个学校设计险种时,张根芝准备了充分的资料和保险计划书,介绍险种时,既分析险种的好处,也指出不足,诚信以待,实事求是,令校方认可。
在微笑中坚持
陌生拜访是道“槛”,跨过这道“槛”,就证明你是行的!张根芝表面柔弱,意志却是十分顽强。在遭遇碰壁后没有气馁,而是分析被客户拒绝的原因。她说:“微笑最要紧。”哪怕是单位传达室的大伯大妈,她都笑容可掬地跟他们打招呼。她以“微笑”为“敲门砖”,不仅打开了一家家单位的门,而且还打动了他们的心。客户们看到的永远是精神饱满、神采奕奕、打扮得体、进退有礼的张根芝,得到的永远是她一脸灿烂的微笑和她专业化的服务。陌生拜访做了两年,市场越做越大,她对拜访陌生人也愈来愈游刃有余。喜欢她的客户越来越多,很多人还帮她转介绍客户。
在泪水中成长
张根芝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张单子,不是几百万元的大单子,是一家学校的学平险。她来回跑了三十多次,但最后校方告诉她,这张单子已经被另一家保险公司签走了。张根芝一听,眼泪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寒暑往来,刮风下雨,奔波劳碌,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她在伤心之余,又暗暗地攥足劲。今年攻不下这张单子,明年还有机会,明年不行,还有后年。张根芝的毅力和诚心最终感染了客户,到第三年,她拿下这张单子。虽然只有两万元保费,但张根芝却感到成功的幸福感。直到现在,这家学校的保费已达33万元。这只是张根芝成功的个案,从中我们也看到她从小单到大单,坚持不懈而赢得收获。
在积累中提升
张根芝认为,团险业务仍处于初级阶段,寿险业务不一定能够马上签单,但手中的客户资源一定要多,做到手中有粮,心头不慌,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及时提供,慢慢地培养客户,关键是我们要有市场敏锐度,一有线索就及时跟进追踪。
成功是一种积累,客户资源的积累需要勤拜访,张根芝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日程安排得非常充实而合理,每周一到五风雨无阻去拜访,而周末则放松休息。她心平气和地去坚持着做一些事情,在拜访新客户的同时也不断地回访老客户,在开拓新单时也做好售后服务。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使得她的客户越来越多,单子越做越大,如今张根芝已经跻身高级客户经理行列。
在学习中升华
做好团险,不仅要有丰富的保险知识,而且还需掌握相关行业的信息。面对同行的挑战,同时也挑战着自我。有一回在人才市场,与一招聘主管交流,得知这家单位已经在另一家保险公司投保,但他们给张根芝出了一道题目:117万元的保费,如何实现终身险、养老险和意外医疗的最佳组合?张根芝凭着自己娴熟的业务知识,给对方设计出性价比最合理的方案。这家单位非常满意,决定在她这里投保。原因不是因为她有过人的谈吐,而是她那颗真诚、热情、敬业的心,以及她丰富、精确的专业知识打动了客户。
和那些传奇式的人物相比,张根芝的业绩不算最突出。但是在世风日益浮躁,保险业风云突变的时代,能够像张根芝这样保持平和的心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前进的人,却是不普通的一群人。他们是杭州国寿团险大军的主流,日复一日,持续奋斗,支撑起杭州国寿团险业务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