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闪电被拘, “郎顾之争”再度风生水起,当年“挺顾”主流经济学家的豪华阵容,似乎也随着格林柯尔系的分崩离析一瞬间土崩瓦解一片沉默,反对国企改革“管理层收购”的人们则借机大声疾呼:当年“挺顾”的经济学家今安在?千呼万唤之下,“主流中的主流”张维迎先生终于第一个也是迄今惟一一个站出来说话了,不过有点儿犹抱琵琶半遮面闪烁其辞。据《证券时报》报道,日前,在接受记者“对顾雏军先生被拘这件事情,您是怎么看的呢”的采访时,张维迎答道:“我和他不熟,企业我也不太熟。”
这话超出人们的想像。于是人有揶揄道:记得当年胡适誉满天下,时人纷纷以“我的朋友胡适之”自许,而胡适在宦海沉落时,也有人避之惟恐不及;巨蠹胡长清在任时,前去找他索字的人络绎不绝,一时南昌街头到处都是“胡氏书法”,一旦他东窗事发,南昌街头则刮起“铲字风”。眼下的顾雏军已是失势的顾雏军,有些人前倨后恭,也不外时势使然。
社会公众不会忘记,当年的话言犹在耳,当年的文章、报道等也白纸黑字地记录着张维迎先生们的言论。当年“挺顾”的经济学家有很多,他们的共同杰作之一就是隆重推出了那篇《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雄文。在主流经济学家那里,MBO和顾雏军俨然成了“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方向。
而在“挺顾”的主流经济学家中,就数张维迎先生“狠话”说得最多、最决绝。在“2004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张维迎力挺顾雏军,坦承他20年来一直为企业家说话,并说出“最高能力的人从事企业”的谀美之辞。当时顾雏军正在会场。在“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届深圳高峰会”上,张维迎先生“有幸”成为惟一的非企业家代表。在开幕式的主席台上,张维迎教授慷慨激昂地怒斥“(对企业家的)舆论环境已经到了1992年以来最不好的时候。最近在社会上,舆论界兴起了一股妖魔化、丑化整个中国企业家队伍之风”,并说,“你们应该知道,在这个网络时代,学者能独立于大众舆论才是最不容易的事。对一个真正的学者来讲,最难做到的不是你骂政府、骂企业家,而是你敢不敢站在大众舆论的对立面,坚持自己的观点。”
而当他转身面对郎咸平时,马上又换了一副面孔:“学者要有公信力,我不与无耻的人论战!”“一个缺少公信力的人,他对学术是不会严肃对待的,他实际上是在戏弄别人。一个学者要有公信力,首先得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其次要有严谨的学术态度。”
现在,张维迎又换了一次面孔,声称对于顾雏军及其格林柯尔系,“我和他不熟,企业我也不太熟。”他想说明什么呢?难道这个时候想撇清什么关系吗?
在我看来,别说“我和他不熟”,就是张维迎先生和顾雏军根本就不认识,又能说明什么问题?能说明他没有替顾雏军说话?能说明他没有为祸国殃民的“管理层收购”代言?那些东西都白纸黑字记录在中国历史的“媒体档案”里,想赖也赖不掉。再说,当年极力为沈阳黑社会头子刘涌辩护的法学家们,又有几个认识刘涌、又有几个和刘涌很熟的呢?
而“企业我也不太熟”的说法,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莫名其妙!
去年郎咸平通过严密的财务分析,写出讨顾檄文《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的时候,作为对格林柯尔“企业我也不太熟”的张维迎先生,又是凭什么为顾雏军辩护并说出那么多狠话的呢?其当时说出那些话的时候是多么的义愤填膺、多么的成竹在胸、多么的真理在握啊!现在怎么又“不太熟”了呢?这令人不得不怀疑张维迎先生的“公信力”,令人不得不怀疑张先生的“个人品德”和“学术态度”了!张维迎先生,能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吗?
这几年,“主流经济学家”在偷换概念上“贡献杰出”:他们把国企产权改革完全等同于权力与金钱合流瓜分国有资产的“管理层收购”,却对“职工买断”这一国际潮流和我国最早的国企产权改革方式只字不提。这不是为腐败辩护吗?他们把那些窃国盗民的家伙等同于真正的企业家(国企管理层本质上是官员不是企业家),社会批评他们就等于批评整个企业家群体;他们把国企“私有化”的“效率”等同于国企财富增值的效率,从而把MBO打扮成“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方向,并且以“目前提高效率的重要性毕竟大于社会公平的取向”为幌子。
但是,经济学家们再聪明,也不要把大众当傻瓜。否则,一个抛弃时代和人民的人,时代和人民迟早会把他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