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吃着碗里的,吧嗒着嘴;一边盯着锅里的,望穿秋水——眼前这一大帮中国保险公司大老板们的吃相便是如此:
个个膀大腰圆,怀揣大把保险资金,围坐一圈。个个紧张兴奋,注视着身前“大厨”中国保监会的脸色渐变,各自揣测着锅里的下一道菜。
这一阵大伙儿吃得不错,吃得挺香——“大厨”心情也不错。
8月18日,中国保监会向外界传达出一丝欣慰:今年上半年,中国保险资金运用情况较好,投资风险得到初步控制,收益大大好于去年。
上半年保险资金存款类收益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债券市场投资状况较好,几家大保险公司的债券投资收益率都在4%以上;
从6月底开始,一直不为人看好的封闭式基金行情开始上涨,这对投资占比为36%的保险资金无疑是个好消息,目前,其在该项上的投资为300亿元左右;
股票类投资风险也得到了较好地控制,浮动亏损降低约2/3。保险资金直接进行的股票投资也全行业飘红,7月下旬,保险业关于股票的投资已经扭亏为盈。
“保险公司其实并不想投资股市,尤其是目前的中国股市,但是还必须得投。”一位保险界的大腕说得实诚,“你要的政策给你了,你又不用,以后还想不想要新的政策?”
说得实在。你要是连碗里的饭菜都吃得很难看,也不好意思去抢锅里的去。每个人吃得都舒畅、没噎着,“大厨”才会考虑上新菜。如果满汉全席一下子都上来,反而容易把肚子吃坏了,也容易把场面吃乱了。
毫无疑问,不吃菜、光上菜的“大厨”是最怕饭局乱了的人。因为在他没来之前,这个饭局乱过。
在《保险法》颁布之前,保险资金可投资于房地产业、信托业,并可开展信贷业务等,无限制的乱投资很快导致了保险公司资产出现恶化。
因此,1995年出台的《保险法》对资金运用做出明文规定,保险资金仅限于运用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方面。政策的限制使得大量保险资金处于闲置或低收益状态。
自然,菜式的单调让保险大佬们牢骚满腹了好些年,一度以来,很多老板甚至都会把经营不善的责任推到那张只有寥寥数字的菜单上去。
这两年,随着中国保险业的突飞猛进,拓宽投资渠道的呼声越来越响。“大厨”也通情达理,一道接一道地上新菜。
3月8日,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便是有口皆碑的一道大菜。
7月14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在“保险资产管理制度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不久之后,保险机构将可以投资短期融资券、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将来还可以采取各种方式间接投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魏迎宁说的这些话至今让众多保险大佬们意犹未尽,尤其是最后几个字,更会让他们的心“扑通扑通”地跳。
“投资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是大部分保险公司最最看好的。”一位保险大佬对笔者说:保险资金具备规模大、投资期限长的特点,与大型基础设施及重点工程的资金需求正好匹配。保险资金投资于一些期限长、具有稳定回报的国家重点项目是非常适宜的,能够满足项目与资金的共同要求。
一位台湾保险人说,其公司在台湾每年的基础建设项目及其他不动产的投资报酬率在5.6%-8%之间,比银行利息相对高很多。而大陆的投资报酬率要比台湾高出很多。
平安张子欣说,他希望监管部门大力支持风险管理能力强的保险公司尝试改善资产负债的匹配状况,允许保险资金参与基建项目、物业投资以及房屋按揭等其他投资渠道。
华泰王梓木也早已对“基建”二字望眼欲穿,不久前就有一揽子投资渠道的计划,并已经作了具体的财务和投资分析,但方案几次上报都被“打”了回来。
道理很简单,“大厨”还没有把这道菜名用白纸黑字的形式印到菜单上,再着急也没用。不过,相信王梓木们的执着肯定打动了魏迎宁们的心。
魏迎宁说的“不久”会是多久——先猜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