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对江苏省江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进行调研时表示,太平洋寿险江阴支公司与江阴市政府进行合作,共同建立的“江阴模式”在全国保险业开了个好头,为保险业如何更好地服务“三农”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 1995年和1997年,江阴市先后两次尝试开办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都以失败告终。2001年11月1日,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江阴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开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采取由政府搭台、保险公司专业化管理的形式,将农村住院医疗定为统筹医疗保险性质。市政府组织实施,采取“征、管、监”分离的原则进行运作,即政府负责征缴,委托太保寿险江阴支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对江阴太保寿险和医疗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在全市形成了农村保险办公室、保险公司业务管理中心、医疗机构、病人之间相互监督的制约机制,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开展。通过三轮的运作,农村居民参保的积极性逐年提高,保险基金总额逐年扩大,参保农民的保障程度也逐年提高。 据统计,第三轮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31日,全市共筹集保险基金4218万元,参保率99.2%;至2004年6月,34916人获得了补偿,补偿率为22%。自2001年11月1日创办以来,累计有113697人次获得农村医疗补偿,累计获得医疗补偿金6442万元。 经过3年的实践,江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取得了政府、农民、医疗机构、保险公司四方共赢的局面,达到了“四满意”。 一是政府满意。政府通过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使全市所有城乡居民普遍享受到了基本医疗保障,维护了农村的稳定。同时,通过这项深得人心、雪中送炭的“富民工程”,赢得了农民对农村住院医疗保险的信任,减轻了农民负担,树立了良好形象,降低了农村住院医疗保险基金的风险性。 二是农民满意。通过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农民得到了实惠,增强了对政府的信心。全市99.2%农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了保障,基本解决了农民有病不想治、小病变大病、因病致贫的问题。 三是卫生部门满意。医疗机构通过参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拉动了医疗消费,全市医疗消费总额由2002年的5.9亿元增至2003年的7.1亿元,增长了20%。 四是保险公司满意。江阴太保寿险通过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大大提高了知名度,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提升了公司整体业务发展水平,为今后深度开发农村保险市场,向农民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积累了经验。 吴定富详细了解了江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情况,并对“江阴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同时指出,“江阴模式”的有益探索表明,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保险业一定要以战略的眼光来分析和看待农村保险市场,使“三农”保险成为保险业做大做强、服务大局的新着力点。 此前,吴定富还对太保寿险南京分公司进行了视察,对该公司分业3年来始终坚持稳健经营、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指导思想,坚持业务结构调整,保费收入连年大幅提升,为做大做强江苏保险市场作出的积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