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坚持的六个原则之一;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商业保险大有作为。商业保险具有市场化、规范化、稳定性好和避险技术高的特点,是我国新时期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其功能的发挥,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人口老龄化和经济转轨,也特别需要商业保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保险业要抓住这个机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之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需要全社会、各行业的共同努力。在这过程中,如何充分认识和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商业保险大有作为
吴定富同志在2005年保险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曾指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保险大有作为。但就目前来说,商业保险作用的发挥还比较有限。为此,商业保险公司应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
一、商业保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民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风险保障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保险业保持了30%以上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年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4318亿元,增幅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水平,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也是最具活力的朝阳行业之一。
但客观来看,目前我国保险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发展的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总体规模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功能和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截至2004年10月,全国保险公司资产总额为1.16亿元,大致只相当于发达国家一家较大保险公司的规模。保险业总资产占全国金融总资产的3%左右,远远落后于银行业和证券业。截至2004年底,我国保险深度为3.4%,保险密度为332元,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经济补偿看,据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统计,我国近几年每年受灾人口有2亿多人,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2000亿元,但我国保险赔款占灾害损失的比例约为1%,欧洲则为20%。这些数字说明,我国商业保险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协调,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渗透还不深,对宏观经济决策的影响力还不强。
二、商业保险发展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
导致我国商业保险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可以从供需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需求方面来说,主要是:第一,中国几千年一直是小农经济社会,习惯自给自足,缺乏社会共济意识。所以,中国人的传统心理是“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第二,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损失和个人医疗、养老、人身保障等问题都由国家负责,企业和个人普遍对保险的作用认识不足。第三, 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抑制了对保险的需求。
从供给方面来说,主要是:第一,保险主体相对较少。我国到1980年才恢复国内保险,长期以来只有一家保险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截至2004年,在我国正式营业的保险公司只有54家,即使加上正在筹备的公司,也不足100家。而日本有117家、美国有5800家,连我国香港地区也有288家。保险市场主体偏少的弊端是由于缺乏适度竞争,因此也就难以激发企业的活力,使消费者享受到优质的服务。第二,保险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产品数量虽然很多,但产品的同质性很高,许多都是把国外和国内其他保险公司的产品简单照搬,真正根据社会需求和消费习惯自主开发的产品不多。第三,服务水平不高。保险业属于金融服务业,要求在服务上不断提高服务品位,创造服务特色,但现实状况却是不少保险公司在这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服务理念和手段比较滞后、陈旧。
三、商业保险的发展遇到了新的大好时机
当前,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对各行各业来说,这是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大好时机,对保险业今后的长远发展同样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已顺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而且,在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上,已从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和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统筹和协调发展。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大关,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经济能够很快上一个新台阶;处理不好,经济将停滞不前或倒退。为了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在这一方面,商业保险大有可为。当前及今后的若干年,我国政府将在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着力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上,努力延续经济景气周期。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比2000年翻两番。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将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四、当前特别需要商业保险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当前,特别需要商业保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还有两个特殊原因,就是人口老龄化和经济转轨。
所谓人口老龄化,按国际通行的标准,就是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为1.32亿,占人口总数的10%。不仅如此,中国人口老龄化还呈现出绝对值大、发展速度快和“未富先老”的特点。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对于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的保险业提出严峻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也十分需要商业保险发挥作用。
第一,经济转轨为商业保险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了广阔空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扩大内需、扩大出口和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措施的实施,要求保险业提供相应的风险保障;随着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对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第二,经济转轨中出现的严峻问题,为商业保险功能的发挥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许多已从政府剥离出去由市场来完成的职能,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而无法完成;许多应由政府完成的职能,由于政府财政能力的限制也暂时无法承担;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下岗现象也比较普遍地出现等。这些社会问题,主要应该通过大力发展商业保险来解决。
发挥商业保险功能,服务和谐社会构建
今年以来,保监会多次强调要发挥好商业保险的经济补偿、经济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努力发挥商业保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按照保监会的要求,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功能,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商业保险具有市场化、规范化、稳定性好和避险技术高的特点,是我国新时期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其功能的发挥,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体表现为:
一、通过发挥经济补偿功能,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保险的补偿功能是指保险业在风险发生时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风险保障的作用和功能。补偿灾害损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保险活动的根本目的。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幸事故、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经常发生的,它会导致生产的停滞或中断,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在这种情况下,商业保险的经济补偿对企业的经营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大发展,商业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得到了有效发挥。据统计,多年来,国内商业保险公司每年为洪灾支付的赔款都超过十亿元,特别是1998年遭遇特大洪水时,商业保险公司及时组织赔付,切实发挥了经济补偿的功能。2004年,保险业共支付赔款与给付1004亿元,同比增长19.4%。
此外,发挥商业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还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促使高新产业发展。高风险、高投入是高新技术的一大特点,为了保障风险投资的安全和持续投入,必须从制度安排上予以保障。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通过发挥商业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维护金融稳定
作为金融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保险业有着资金融通的功能。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保险业在集聚资金、金融中介和高效营运资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商业保险公司持有国债2651.7亿元、金融债1156.8亿元、企业债687.6亿元、协议存款3709.4亿元,以多种方式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持有证券投资基金575亿元,作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在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持有占发行总量30%以上的银行次级债,为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尽管近年来商业保险的资金融通功能有了较好的发挥,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对于我国还不完善的金融市场来说,保险的资金融通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还具有巨大的潜力,有待于进一步发挥。
三、通过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随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养老、医疗、健康、失业等方面的保障需求日益迫切,为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了社会稳定,而商业保险则能通过其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妥善地解决这类社会矛盾。
(一)可以与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社会保障职能。一般而言,通过商业保险实现社会保障职能,比政府财政行为更有优势,并且使政府受益。目前,我国商业保险已逐步进入企业年金、健康、医疗等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的领域,从而在减轻政府负担,推进国企改革,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有助于构建国家公共事务应急体系。现代社会中,各种巨灾风险和突发事件往往随机发生,尤其是随着科技进步和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巨灾不可测的因素更多,危害程度更重,因此,有必要启动应急体系加以应对。现代商业保险通过设立新型险种、综合运用再保险等方式,有助于化解巨灾带来的消极后果。
(三)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经济和社会的运转有时会出现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消除或减轻矛盾,以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四)通过良好的企业规范,对社会文明意识的培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文明意识包括:第一,诚信意识。保险活动对诚信原则的要求特别高,因此,保险活动在培育社会的诚信意识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二,法治意识。保险合同的建立、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保险事故发生后的赔付等,都必须遵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保险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积极宣传法治意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第三,互助意识。保险的特点是以大数法则为基础,人们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有助于培育人们互帮互助的意识,营造全社会友爱和睦的氛围。
实现稳健基础上的创新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保险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为经济社会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当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保险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要正确处理速度、规模、效益的关系,实现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企业要讲社会效益,但它必须以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为前提,企业不盈利,就拿不出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基本财力。一个破产的或盈利能力很弱的公司,没有资格讲社会效益,只会给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生活保障造成巨大的麻烦,而不可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作用。所以办现代企业,尤其是办现代金融企业,必须首先讲经营效益,并在此基础上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违背了这个要求,就是违背了整个金融经济工作的基本规律。我们想问题、处理问题都要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出发,都要坚持稳健经营、以效益为中心。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关键是要转变业务增长方式,把业务发展重点转到提高业务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提升整体风险防范能力
防范化解风险,维护市场稳定,是促进保险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保险企业要从过去出现的问题中吸取教训,加强风险管理,服从监管,接受公众监督,促进和谐发展。保险企业围绕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一是要加大实施内控制度的力度;二是要积极探索建立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制度;三是要增强再保险业务经营管理能力;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核保核赔管理。
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
保监会强调,要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个立足点,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作为保险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做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当前,我们特别需要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上下工夫。
就产品创新来说,其目的不仅是为了使企业占有市场,获取利润,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要完善产品的研究、开发、创新机制,根据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各阶层人士收入水平和生活环境有差异的特点,开发出结构完整、品种齐全的保险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保险需求。当前,保险企业要重点在企业年金、农业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四个领域的险种开发上有所推进。
就服务创新来说,面对国内各保险企业险种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异常激烈的状况,走服务创新和延伸之路应该是每个有作为的商业保险企业首先应该考虑的措施。在服务创新中,第一,要创新服务理念;第二,要创新服务体制;第三,要创新服务手段。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确保保险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保险业面临着诚信体系建设的问题,是否能够做到诚信经营,已经成为我国保险业是否能够长远发展、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保险企业要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确保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加强保险企业的诚信建设。
(一)建立、健全有关保险诚信的规章制度。诚信是一种道德要求。但是,道德要求毕竟是一种软性的行为控制,市场主体在利益面前极有可能违背诚信原则,因此,必须运用制度来保证诚信原则的贯彻。对于保险企业来说,当前有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来强化诚信服务,其中包括诚实经营的规章制度,保险诚信考核与评价制度,保险诚信激励制度与失信惩罚制度等。
(二)加强保险企业诚信文化建设。要广泛开展诚信教育,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诚信经营对保险业的生存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管理者要率先垂范,做好表率;要加强对诚信教育的统筹规划,善于发现和总结保险企业诚信经营的典型事迹、典型经验,及时表彰诚信经营的典型人物;要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的各种宣传媒介,发挥整体宣传的优势。总之,要通过诚信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相互信任、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在企业外部树立起诚信经营的社会形象。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保险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保险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又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保险业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发展步伐,努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国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