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卜云彤 吕雪莉 连日来,一些代表委员在两会讨论时呼吁,“十一五”期间各地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建立农业保险体系,确保农业投资的安全和农民增收,为农民兄弟撑起一把可靠的“保护伞”。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频发、受灾面广、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保险是一种收费低、风险大、赔付率高的险种,虽然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设立了农业保险,但是自1996年实行商业化经营后,因为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加上地方政府缺乏有力的政策扶持而逐年萎缩。去年,全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中,来自农业保险的仅占0.148%。海南省唯一一家经营农业险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海南分公司,每年保费收入仅300万元至400万元,而去年,一场“达维”台风就造成海南农牧渔业几十亿元的损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发展农业保险。当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依赖于农业,而农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加上其投入高、生产周期长、附加值低,一旦遭遇严重自然灾害,不仅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农民还极有可能因灾致贫。在不少地方,“一年受了灾,三年难翻身”“十年致富奔小康,一场灾害全泡汤”,农业生产发展没有保障,这已成为农民兄弟最大的苦恼。
农业保险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稳定器”“助推器”的作用。现在,国家给了农民那么多的好政策,但如果不尽快建立起农业保险体系,提高农业抗御风险的能力,将会严重制约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缺乏基本的经济基础。
发展农业保险,应该以地方政府为依托,发挥政府、企业、农民三方之力。政府要切实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力度,广泛开辟资金来源渠道,尽快建立起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农业保险体系。如果按照纯粹的商业模式运作,即按风险赔付率来决定费率的话,农民大都投不起农业保险。为此,政府应当加大补贴和扶持力度,并把政府主导与商业经营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农业保险发展壮大的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