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台风、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旱灾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华南、江南、西南部分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巨大,农业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农业生产遭受重创。比如,今夏持续近80个高温日的重庆,全市最主要的农作物—水稻受灾面积达1905万亩,占总面积的87%,直接经济损失17.7亿元。
如此惨重的损失对于本已收入绵薄的农民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迫切需要农业保险来分担肩上压力,然而此时,农民却往往投保无门。
农业灾害疫情波及广阔,农业保险一损俱损的特点,令一般的商业保险公司望而却步。而农业保险比较成功的上海安信、吉林安华等农业保险公司依靠地方财政支持,采取“政府财政补贴,以险养险”的农业保险模式,却在扩张时遭遇地方财政补贴难题。农保公司普遍偏安一隅的状况,正成为解决中国农险发展问题的题眼。
农业保险的两难选择
“完全按商业化操作来制订保险费率,农民根本保不起;按农民可以接受的标准制订保险费率,保险公司赔不起。”
“农业靠天吃饭,风险太大了。”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农险部负责人周伟国一说到农险就颇有些无奈,“农业险处于尴尬境地,完全按商业化操作来制订保险费率,农民根本保不起;按农民可以接受的标准制订保险费率,保险公司又赔不起。”
农保具有一损俱损的特点,洪水、旱灾、禽流感等重大灾害或疫情,往往波及一省或数省乃至全国,一般的商业保险公司显然难以承受。
“缺乏政策支持以及巨大的经营风险,是保险公司不愿开展农业保险的主要原因。”复旦大学保险系副教授丁纯认为。据了解,农业保险基本上还是按照商业保险模式来经营的,未享受政策性补贴。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农业保险业务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有的年份保险赔付率达到88%。这种得不偿失的经营自然使保险公司望而生畏。
上海农业保险发展迅速
“政策补贴,以险养险”的“安信模式”似乎为困扰的农险发展问题找到了一个解答。
“以前,上海农业保险年保费基本在3000万元左右。安信农保公司2004年成立后,2005年上海农业险年保费收入就已超过8000万左右。”8月29日,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下称“安信农保”)总经理助理孙环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上海地区水稻承保率已达84%,家禽基本保险承包率近100%,奶牛承保率达85%,生猪承保率达50%。
安信农保的成功经验被归结为“安信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政府财政补贴推动、商业化运作’,‘以险养险’,即通过政府财政补贴与商业险种的收益来弥补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可能产生的亏损。” 孙环民介绍。
在上海,安信农保最主要的合作方是当地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既方便了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又方便了农业保险业务集中承保、集中理赔的开展,节约了公司的综合经营成本。
“凡经上海市工商注册登记的农业合作社,均可按合作社组织形式享受上海市的补贴。例如,水稻、生猪、家禽、奶牛等种、养殖业能获得应缴保费35%的补贴;蔬菜、淡水养殖、林木(果林)、小麦、西甜瓜能获得30%的保费补贴。”孙环民表示,全市200多家已注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中,投保率已接近45%。
借助合作社这个有效载体,安信农保还得以逐步推广农民的人身、家财、农机具和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险,不断完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但我们规定,种植业、养殖业保险保费占全部保费收入的比例,不得低于全部保险业务的60%。” 孙环民说。
“安信模式”似乎为困扰的农险发展问题找到了一个解答。不过,孙环民明确向记者表示“目前不会考虑去上海以外的地区发展”。
“安信模式”难推广
主要因为上海经济发达,财力雄厚,且农业占GDP的比重小,政府可以同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农业合作社也比较发达。
“上海不同于其他地区,安信农保并不具有代表性。”保险专家、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解释道。
上海经济发达,财力雄厚,且农业占GDP的比重小,政府可以同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相关资料显示,上海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对农业险的补贴额达1000万元,约占上海农业险、农村建房险总保费的25%。现在安信农保资金来源是:地方财政出一点,参保个人拿一点;以丰补歉,滚动发展使用。
此外,其他地区农业合作社尚未形成气候,由此带来的承保难、理赔难问题,也让保险公司开展农险业务困难重重。
“比如,从事种养业的农户一般分布在乡镇以下的地方,对象十分复杂,而且大多规模不大,承保标的又都是活物,技术含量很高。他们投保后,一旦发生疫情,必然都来找保险公司索赔,靠我们的人手去鉴定肯定招架不住,照单全赔又行不通。”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农险部负责人周伟国说。
跨区经营求解补贴难题
农保公司多由地方补贴,且各地有各地的政策,地方性农保公司难以实现跨省跨区域运营以分散风险。
与安信农保一样,依靠地方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偏安一隅的农业保险公司还有黑龙江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以及法国安盟保险公司。
“地方政府补贴要求一个萝卜一个坑,让农保公司服务好当地农业,但农业的特点则要求在尽可能分散的范围内经营农业险,从而分散风险。这比单纯承保局部地区的风险,更符合保险的经营原则。”郝演苏说。
原理虽然如此,吉林安华农业保险股份公司(下称“安华农保”)却在推进其全国性综合经营战略中面临补贴难题。
在吉林省辖区内的经营中,安华农保的保费由地方政府、地方龙头企业、农民三方共担,大致缴纳比例为40∶20∶40。也就是说,地方政府为接近一半的农业保费买单。而在向外开疆扩土之后,是否能够从其它地方政府那里获得同样力度的支持,也许正是中国农险发展真正的题眼。
农保公司各寻出路
发展农业保险,要坚持不能完全依靠财政补贴,不能走单一组织形式的道路。今年6月出台的《意见》为农业保险发展带来一线曙光。
农保公司发展壮大有两种渠道,一是产品多元化,一是区域多元化。在地方政策补贴遭遇跨区难题时,农保公司纷纷选择丰富其产品线。
日前,安信农保正准备联手有关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发研发保险、食品安全保险、出口蔬菜等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将保险服务从生产领域逐步扩大到流通领域,以一揽子保险方式为农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现代化的保险服务。
即将成立的安徽国元农业保险有限公司,也将日后的运作模式定位于“以商业性保险业务为经营基础,代办农业保险业务”。
安华农保也在政策性农业险业务之外,加大对商业险投入的力度。
“这样,至少可以解决‘农民保不起,保险公司陪不起’的困境。”孙环民说。
“发展农业保险,要坚持不能完全依靠财政补贴,不能走单一组织形式的道路。要调动中央、地方政府、企业、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走多元化道路。”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国农业发展大会”上,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强调,“农业保险实践中也面临着缺乏巨灾支持保护体系、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支持以及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深知,在我国建立科学、有效、健全的农业保险制度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安信农保董事长李中宁谈到。而6月26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把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支农方式,纳入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并提出补贴农户、补贴保险公司、补贴农业再保险的“三补贴”政策,以及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被业界普遍认为是给农业保险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