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少东)昨天,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正式启动。从即日起,京郊瓜、果、粮、菜、畜共12个农业品种上保险,保费的一半将由市财政出资补助。在此基础上,各区县还将根据各自情况累加补贴,让农民只需缴纳很少一部分钱就能给自己的种养业上一份保险。
北京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自然灾害频发。据统计,从1995年至2004年的十年间,冰雹、风灾、旱灾、禽畜疫病等灾害,平均每年导致京郊农业经济损失6.5亿元。然而农业保险却长期处于“缺位”状态。据了解,农业保险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但农业保险赔付率高、盈利困难,保险公司纷纷抽身而退。北京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出台在保障农民利益和保险公司正常运转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市财政将对参保农民给予保费补贴,按照保费50%的比例分期拨付给商业保险公司。在此基础上,各区县还将在市级补贴基础上累加补贴,已经有区县出台了相关政策,补贴比例达到20%到30%。
农民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自己支付的保费只是实际保费的一小部分。以西瓜保险为例,每亩保费50元。而有了市、区两级补贴之后,农民只需花十几元,就可以为自己的瓜田上一份每亩保额700元的保险。即使遭遇灾害,也至少可以保证农民收回成本。
本市通过市场方式选定了中国人保、安华农业保险、中华联合财产保险三家公司合作农业保险,险种包括小麦、玉米、苹果、梨、桃、葡萄、露地蔬菜、温室园艺、西瓜、奶牛、肉鸡、猪等12个。“十一五”期间,政策性农业保险将覆盖北京主要种养生产项目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