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京农业资源能够做到应保尽保,全市200多亿农业资源面临的自然风险将初步得到制度性的保障”,5月30日召开的“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启动大会”提出这一远景目标。这次启动大会同时也标志着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正式建立。
北京市副市长牛有成指出,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实行离不开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各尽职责。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北京市走在了前面,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给予农民最高补贴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李进山介绍到,在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下,市财政给予参保农民的保费补贴将达到50%,此外各区县还可根据实际累加农业保费补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农村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庹国柱告诉记者,这是迄今为止最高的保费补贴比例。
目前,北京郊区农村耕地面积350万亩,农业人口300万,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有58万人,农业收入是其重要的生活来源;郊区农村以粮食、蔬菜、果树、畜产品等为主的农业总产值为268亿元。与此同时,北京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据统计,1995—2004年十年间,冰雹、风灾、旱灾、畜禽疫病等灾害导致北京郊区农业平均每年经济损失6.5亿元。抽样调查显示,80%的农民有参加农业保险的意愿,对尽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要求也很迫切。
“凡是在本市范围内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等,均可根据政策性险种的具体条款自愿参保。”
李进山表示,同时还要把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各区县组织分散农户以村、乡镇为单位整体参保;鼓励由农业龙头企业带领基地农户集中参保;鼓励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组织社员(会员)集中参保。”
率先给予保险公司补贴
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另一大亮点就是,市财政将给予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农险险种保费收入10%的经营管理费用补贴。庹国柱称,这一措施在国内尚属首次。此外,政府也将支持承办政策性商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享受国家有关税收减免政策。商业保险公司则按照“单独立账、单独核算、盈余结转”的原则管理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
作为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管理协调机构,先期成立的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此前向18家财险公司进行招标,后从6家投标公司中选定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安华农保北京分公司、中华联合财险北京分公司3家公司为2007年的合作对象。合作协议为期4年,第一年为试用期。
李进山继续介绍到,协调小组与选定的保险公司签订原则性合作协议后,区县与保险公司签订具体的合作协议。原则上,同一区县应选择两家以上保险公司经营,同一保险公司可在所有区县经营所有的政策性农险险种。
据悉,“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要力争覆盖主要种养业生产项目的30%,重点开办果品、蔬菜、粮食、肉禽、奶牛五类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今年开办的险种主要涉及小麦、玉米、苹果、梨、桃、葡萄、露地蔬菜、温室园艺、西瓜、奶牛、肉鸡、猪12个品种,市级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行统一条款及条款解释。
财政首次拨款建巨灾基金
在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下,“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按照上年农业增加值的1%。预提巨灾风险准备金。由于这是政府首次拨款建立巨灾风险准备金,该措施备受关注。
记者了解到,巨灾风险准备金实行“有灾补偿,无灾积累,滚动使用”,当政策性农业保险当年综合赔付率超过160%时,启动巨灾风险准备金。此外,鼓励各区县设立本区县的巨灾风险准备金,通过多层次的巨灾准备,提高防控和应对巨灾风险的能力。
针对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庹国柱评述到,“相比较上海、吉林、浙江、黑龙江的农业保险模式,北京的模式更切合我国农业保险的实际情况,适合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