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现在的学习力就是未来的竞争力!玉米田保险学习网为您的成长加油!
网上视频学习
网上音频学习
保险增员秘诀
保险行销秘诀
个人成长秘诀
保险管理秘诀
保险培训秘诀
会员下载频道
客户服务频道
经纪财产频道
保险聚焦频道
保险知识世界
展业服务产品
玉米田开心地
精英会员门店
保险精英论坛
新闻中心 首页
强 力 搜 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阅 读 排 行
优 秀 广 告
会员免费门店申请
网上视频学习
玉米田电子书
推 荐 阅 读
合 作 网 站
 现在位置:首页 -> 农村保险
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出台迫在眉睫
作者:张家齐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更新日期: 阅读次数:
文字 〖字体: 〗 双击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雪灾显现农业弱点


  1月开始我国南方多个省份遭受雪灾,农业损失严重。据悉,截至2月14日,全国20个省(区、市)农作物受灾1.78亿亩,因灾死亡畜禽6956万头(只),水产养殖受灾面积1455万亩。这次农业受灾是历史上罕见的,受灾范围广、时间长、强度大、品种多,损失很严重。然而与严重的受灾情况相比,保险业对于农业的赔付额度却不及整个雪灾赔付的十分之一。农业险的不成熟、以及开发农业险政策与商业的矛盾在雪灾后显现出来。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的出台迫在眉睫。

  此次雪灾也给上海郊区农业生产带来了惨重损失,截止到目前,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已接到各类因雪灾引起的报案534件,雪灾估损额已高达近4000万。2月初,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在青浦区农委召开了抗灾救灾预付赔款现场理赔仪式,对在雪灾中受损农户及单位的代表进行了预付理赔,在最终理赔金额尚未确定下来的情况下,提前向4家农业企业公司,支付了共计100万的预付赔款。

  农业赔付不到总赔付额4%

  在中国保监会26日召开的“关于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座谈会”上,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披露,截至2月24日,保险业共接到雨雪灾害保险报案94.7万件,已付赔款超过16亿元。据估算,赔款中,机动车辆险和企财险、建工险占80%以上。而受巨灾影响最大的农业领域投保率很低,赔款占比并不高。这次保险赔付的方向主要集中在电力设施、车辆损失上,对于纯农业的赔付不到总赔付额的4%。虽然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因灾损失每年都在1000亿元以上,但公民的保险意识却十分淡薄。保险公司接到的雪灾报案中,数量最多的是车险,共43.35万件,占总报案数的85.8%。由于一些农作物品种的保险尚未启动,使农业保险的报案率和最终赔款占总损失比例明显偏低,这反映出目前很多农业保险产品还没有推出来,保险的覆盖面还不能适应群众的要求。相对于国外巨灾后,保险赔款可承担30%以上的损失补偿,发达国家甚至可达60%-70%的情况而言我国,可保险赔付金额尚不足损失总额的1%。

    政策要求与商业运作存在矛盾

  安信农险的负责人称,农业保险的政策性要求与保险公司商业化运作存在矛盾。农业属于典型的高风险、低收益产业,农业保障机制离不开政策性安排。目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尚不健全,保险公司难以在低保费、高赔付之间寻求平衡。另外,农业保险费率偏高与农户承受能力有限也存在矛盾。

  政策性补贴等措施难以落实,农业保险要取得盈利甚至只要求保本不亏,只能以商业标准制订费率,或是开办半商业半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而农业(特别是传统农业)收益偏低,农民不愿意,甚至是无力承担高额保费。农业保险曾经一度陷入“按商业化操作制订保险费率,农民保不起;按政策性要求制订保险费率,保险公司赔不起”的尴尬处境。

  记者从某家专门进行保险调查的公司得知,在之前对我国进行的农村保险情况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农业保险投保面小、承保密度低,保费收入少,主要原因在于,农民保险意识淡薄,而一些山区农业经济基本上是分散经营,家庭农业生产规模小、品种单一经济总值不高,保险额度有限影响农产投保和保险公司承保的积极性。农业保险赔付率过高与保费收入偏低存在矛盾。由于费率低、保费收入少,自然风险频繁、赔付金额多,加上缺乏政策补贴等因素,综合赔付率均超过100%,部分险种甚至高达500%~1000%,保险公司难以承担风险。

  急需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

  记者从近期的 “全保会”上得知,保监会将“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和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提供制度保证”。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地对涉农保险提出了更高更系统化的要求,积极主动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一号文件”进一步打开政策通道,从不同角度、多方位给予“三农”保险诸多政策“定调”。文件强调要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逐步形成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

  农业部农村经济中心研究员刘年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雪灾无情,大灾过后,我国农业更显示出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迫切性,特别是在巨灾的情况下,需要政府采取灾害救助措施,同时探讨逐步建立农业巨灾保险机制,提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感。“我们应该加快政策性保险机制出台的工作,在农村应该更细致的划分保险种类,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多方面配合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巨灾保险制度亟待建立

  持续大范围的雨雪冰冻灾害再次将巨灾风险保障制度这一重大课题摆在了人们面前。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建立我国的巨灾保险制度已经刻不容缓。

  据悉,此次雪灾造成1516.5亿元巨额经济损失,尽管保险业在灾后救助过程中发挥了较大作用,总体赔付比率仍然偏小,反映出保险业覆盖面不宽、防灾防损不到位、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表示。

  目前,我国习惯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灾害管理和救助,政府承担了较重的灾害补偿责任,尚缺乏市场化的应对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有利于发挥市场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巨灾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泓说,“通过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既可以分担政府财政的支出压力,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国外的巨灾管理模式可以为这次雪灾提供很好的借鉴。

  26日召开的 “关于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座谈会”会上,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王真介绍,当前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巨灾保险制度,在设立巨灾赔偿基金、再保险安排等方面给予财税政策支持。同时,通过资本市场提升了保险业的巨灾承保能力,推出了巨灾风险证券等一系列创新产品。

  国际上巨灾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完全由国家政府筹集资金并进行管理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二是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合作的管理模式。例如,美国的洪灾保险制度是从立法着手、由政府运作、依靠私营保险公司、通过商业手段逐步实施和发展起来的;在法国,保险公司被强制要求按照政府制定的标准费率提供重大自然灾害保险。

  中国人财保险再保险部总经理张青认为,尽管各个国家和地区巨灾保险制度的设计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概括起来基本相似:政府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国家财政提供适当的财政资助,保险公司广泛参与,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和再保险风险转移手段,形成全国性或地区性的保障体系。

 上篇文章: 部分保险中介挪用保费炒股炒基金

  下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相关文章:
 
  • 贵州开展特色农产品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问题咨询 | 合作代理 | 软件下载 | 注册帮助 | 汇款方式
      玉米田版权所有,受法律保护 粤ICP备05047055号
      Email:ymt@ymt-mdrt.com 电话:020-84588202 传真:020-34500159
      玉米田服务,只要您高兴
    网络实名:玉米田 通用网址:保网  中文域名:www.保险网.com  域名:www.ymt-mdrt.comwww.bx365.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