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羊的不同“命运”
“多亏保险公司赔付1000元,猪圈很快得到补栏!”13日,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石桥村4组村民杨显贵高兴地对记者说。
杨显贵家有一头繁殖5年的大母猪,每年约6000元左右的收入。正月初五,雪灾中繁殖大母猪被冻死。中华财保公司和镇兽医站人员很快上门调查核实,并迅速兑现了赔偿金。
杨显贵用赔偿金再添几百元又买回一只架子母猪,预计明年年初就可以配种产仔。
“村里被冻死的两只能繁母猪都得到了及时赔付。”该村文书罗永奎说,去年7月,全村132只能繁母猪全部投保,每只母猪政府补贴48元,养殖农户自出12元,“没想到关键时候派上用场了!”
而在该区沙坪镇四岗村,5组村民周起强一脸沮丧。周起强是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去年年底共存栏60只羊和几头牛。不料在冰雪天气中,有20多只羊、1头牛先后被冻死,令他元气大伤。
此次雪灾中,该镇死亡4头牛、89只羊、3000多只鸡。由于家禽、家畜以及林木都没有参保,没能得到赔偿。
农业保险“盲点”多
“不是我们不愿参保,目前只有能繁母猪开展了保险。”村民们称。
最近两年,当地农村全员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外,村民大多给未成年子女买“人生意外险”,个别村民还买储蓄型的人寿险,但农业险基本是空白。罗永奎称,农民最盼望有农业生产方面的保险。特别是种植、养殖业方面的保险,可以大幅降低农民种植、养殖风险,降低农户损失,防止因灾致贫、返贫现象发生。
罗永奎说,10多年前,村里有不少农户都参加了农房保险,但后来不知何种原因,该险种停止。如今,农村新建的众多楼房没能参保。“农房不参保,一旦某家农户房屋发生火灾,农房重建不但有困难,也给党委、政府工作带来诸多压力。”罗永奎担忧。
“商业保险应加快拓展农业保险业务范畴。”雅安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建议,可探索政府给予一定补贴,保险公司适当让利,以农户为单位,将农业生产、房屋、农民人身意外、储蓄等综合(捆绑)参保的新模式。
卖“保险”要讲诚信
“许多农民不了解保险,保险意识淡薄,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参了保未得到赔付就等于亏了。农村参保人少、量小,成本高。”一位商业保险公司业务员坦言,前几年自己曾经到农村去开展业务,工作难度大效果也不佳,这两年基本就不下乡了。
另一方面,不少群众认为,多数商业保险公司有点嫌贫爱富,瞧不起农村市场,在乡镇一级未设立代办点,业务(代办)员除了逢场天偶尔来外,很少到农村。
石桥村罗永林等村民还说,一些保险业务员向农民做宣传时,“专拈好的讲,对合同、赔付要件等故意不谈,还把只能产生一种的几种赔付可能算总账。”让农户感觉像在卖“打药”,不敢相信,也给参保后可能发生的后期赔付等留下争议。
农业保险大有可为
记者了解到,去年下半年,沙坪镇规划村村委会主任杨德军被雨城区人寿保险公司聘请为兼职业务员,短短几个月,就在当地农村“成交”了20多笔“保险业务”。
“产业保险基金免除了农户后顾之忧,‘公司+农户+保险’是条好路子。”天全县在发展二郎山山地鸡产业中,积极探索保险新机制———县财政、中华财保公司和产业化龙头企业隆生(天全)公司各出资10万元建立产业保险基金,养殖户每只鸡只投入5分钱,将全县规模养
殖农户存栏鸡全部参保。去年以来,保险公司累计向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部分疫情的90家养殖户赔付22万元。
刚刚结束这场雪灾,暴露出各地新农村抵御风险能力的众多“软肋”,各级政府、产业化龙头企业及相关商业保险公司应行动起来,给新农村建设拴好一道道“保险”绳,减少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