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截止到今天,冻灾已过去两月有余,历经此次冻灾的巨大损失,农业保险能否快快破冰?然而,记者通过走访后却发现———
春节前后的冻灾使我市设施农业损失达2000多万元,由于我市设施农业的投保率为零,受灾农户恢复生产只能靠政府和社会,一些农户复产困难。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如今冻灾已过去两月有余,历经此次冻灾的巨大损失,农业是否能同保险再度牵手?农业保险能否快快破冰,让农业的投资风险再降低些?
农业保险依旧受冷遇
“灾后这段时间,设施农业保险仍然少有人问。”昨日,人保财险宁夏分公司农业保险部一位负责人表示。
冻灾带给我们诸多警示。但大灾过后,针对设施农业等的农业保险为何仍热不起来?
金凤区植物园村农户路建明种了两栋蔬菜棚,一棚西红柿,一棚黄瓜。今冬的冻灾让两棚菜全部绝产。路建明说不知道大棚也能投保。“如果给大棚买保险就好了,不至于损失这么大。”听记者介绍了设施农业险的情况,路建明不无遗憾地说。
据人保财险宁夏分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农业保险必须针对某一行业,在大范围内长期开展,不可能针对一家一户。因此,即使有部分农民想为设施农业投保,保险公司也有发展这个险种的意愿,但没有一个良好的衔接纽带,农业保险仍无法开展。
这种冻灾是几十年不遇的,发生的几率并不大,所以投保并不划算。目前暂时还没考虑过设施农业保险的问题。对于灾后是否会引导农民为设施农业投保,大多数县区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区保险公司针对设施农业制定的保险理赔条款中,包括火灾、冻灾、暴风、暴雨、沙尘暴、冻灾等多项内容,所以,如果遇到暴风、暴雨破坏温棚薄膜、沙尘覆盖温棚影响植物生长等情况时,投保农户也可以得到赔偿。
农业保险整体亏损
据了解,我国的农业保险自1982年开始恢复,主要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负责开展。在当时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成本和利润几乎不在考虑之列,因而全国各地都根据实际开发了不少险种,在高峰期的1993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8.3亿元,而赔付率也高达116%,即当年的保费收入全赔出去还不够。1996年,人保实行商业化经营,农业保险因为没有利润而逐年收缩。
我区农业保险期限情况也不容乐观。据人保财险宁夏分公司统计,从1984年到2007年,该公司相继开办过牲畜保险、养鱼保险等10多个农业险种,总体处于亏损状态,其中2007年共承保奶牛666头,收入保费28万元,支付赔款113万元,赔付率高达403%%。
由于农业保险缺少政策性的补贴和财政支持,其他保险公司出于盈利的考虑,几乎都未涉足此项业务。
农业保险未雨绸缪
如何让农业保险达到“财政受得了,保险公司承担得了,农民接受得了”?
有关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区一直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设施农业增多,投入增大,风险增加,一旦遭灾,农民损失较大。而对于农业的灾害,不能仅依靠政府和社会,还要依靠市场手段,架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保险体系尤为重要。地方政府财政能否把开展农业保险作为支农工作的重点就是一个关键问题了。
此次我区的冻灾天气,气象部门用“50年不遇”来描述。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区暴雨日、大风日等极端天气也在逐年增多,未来防灾减灾、抵御自然灾害的压力会更大。
“50年不遇”发生的几率很小,但今后我区是否还会遭遇“50年不遇”的大风、“50年不遇”的暴雨?我们不得而知。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我区政府已经意识到,越来越多的设施农业要提高应灾能力,农业保险不可少,政府将会助推设施农业保险的启动。
未雨绸缪,将更多农户纳入农业保险范畴后,即使再次遇灾,农民也可少一些创伤,多一些重建家园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