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一辆车,同样的车损险,相隔一年我的车更旧了,怎么保费还贵出了70多元钱?”近日,在对车损险进行续保时,车主董先生提出了这样的困惑。记者采访发现,在这多出的区区几十元保费背后,是保险中介行业开始洗牌转型,大浪淘沙的信号。
车旧了保费反而上涨?
董先生介绍说,自己有一辆2007年上牌的宝来轿车,当时的裸车购买价格约在10万元左右。2009年,保险公司以81360元的“折旧价格”给车辆上了车损险,保费为1044元;但日前他对车损险进行续保时,保险公司却表示如果按照折旧价续保,当发生事故时就无法全额赔偿,只能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赔偿。最终他不得不以92600元的“新车购置价”进行续保,保费也随之上涨到1121元。就这样,多使用了一年的旧车,保费却悄然上涨了77元。
但董先生认为,折旧价上保险,赔付就会随之“打折扣”的说法站不住脚。“2009年时我出过一次车损险,当时明明按照折旧价续保,为什么最终还是全额赔付?”
实际上,像董先生一样感到困惑的车主为数不少。“从今年1月以来,很多车主在续保的时候都发现车损险的保费有所上涨。”北京一家保险中介的负责人吴先生表示,这些保费上涨都与“折旧价格”的变化有关。
原因:折旧价计算法由
“折旧比例”变为“最低限价”
“所谓折旧价格,在业内指车辆在购买之后,按照每年6%这个约定的比例进行价格下调。在正式的规定中,如果车辆按照折旧价进行车损险投保,那么保费自然要比按照新车购置价投保低一些。”吴先生表示,很多车主要求压低保费,保险中介则迎合车主心态,压低折扣价进行投保。
“很多保险中介都是通过这种压低车价的方式来低价揽客。”北京市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保险中介行业竞争激烈,为了吸引客户,保险中介想方设法降低保费,例如把价格20万元的车以15万元的折旧价进行投保。保额减少,保费自然也就拉低了。
可是今年以来,保险中介发现这一招不太行得通了。“从年初开始,各个保险公司联合主管部门针对所有的车型推出了投保的最低限价表,下发给各保险中介。”吴先生说,这张表取消了过去约定俗成的6%折旧比例,大多数车型相对去年的最低投保价格高出了一大块。
按照保险公司的说法,如果投保时的折旧价与新车价差额过多,在发生事故时就不能做到全额赔付,而只能进行“比例赔付”。
“保险中介以过低的价格先吸引车主投保,一旦发生事故又无法全额赔付,这样引发的保险纠纷近年来屡见不鲜。”北京市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确保车主利益,保监局已经要求保险中介向车主明确介绍新车购置价和折旧价投保的区别所在。
结果:调整初期抬高保费
但长期有助规范市场
在这张最低限价表的控制下,保险中介压低价格的路子被堵死,而相应带来的是,车主原本能捞到的“实惠”——更低的车损险保费也随之消失了。有的保险中介或者保险公司干脆直接建议车主用新车购置价进行投保,以避免“麻烦”,前文的董先生就是其中一例。
“折旧价格的制度已经实施了好几年,突然取消6%的折旧比例,然后推出一个最低限价,这几乎是断了我们的客源。”吴先生表示,作为一家小型的保险中介,低价策略是最快捷有效的揽客方式,但最低限价让中介几乎无计可施。
而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监管部门共对786家财产险机构、661家人身险机构和397家中介机构开展现场检查。共处罚违法违规机构678家次,罚款3368.6万元。
随着车辆保险保费计算方式的变化,中介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一些中介靠价格优势拉客源的路被堵住了。这在短期内给车主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很难再在市场上找到像原来那样低价的车险了。不过,业内人士表示,从长期来看,这种方式可以减少车险市场上的保险纠纷,逐渐使车险市场摆脱低价无序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