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上首家“银行系保险”——交银康联人寿(601628,股吧)宣布正式开业,银行向保险行业的渗透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
商业银行向保险行业渗透的努力可以追溯至2008年。随着银行可以试点持有保险公司股权的政策开闸,当年便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向监管部门提交参股中小保险公司的申请。出于审慎监管等原因,最终这些申请都未能放行。直至2009年9月,保监会批复交通银行(601328,股吧)收购中保康联人寿51%股权,交通银行成为银、保互投股权政策开闸后第一家“吃螃蟹”的商业银行。
随后,保监会披露同意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通过其子公司中银保险投资恒安标准人寿,这也是继交行入股中保康联后银行向保险公司渗透的第二单。
另外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银行向保险公司渗透的案例是荷兰国际集团(ING)旗下“安泰系保险”的股权转让风波。自ING宣布拆分银行和保险业务后,“安泰系保险”的股权走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太平洋(601099,股吧)安泰人寿的股权转让案中,对其觊觎已久的北京银行(601169,股吧)最终未能如愿。2009年底,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闪电接盘ING在太平洋安泰的股权,这场渗透计划目前仍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最后审批。
此后,有消息称北京银行欲收购“安泰系”另一家保险公司——首创安泰人寿的中资股权。2月4日,北京银行宣布,其入主首创安泰50%股权先后获得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的批文。首创安泰人寿的股东双方将变为北京银行和ING,首创集团退出。
在交行、中行(601988,股吧)、建行与保险公司的股权合作逐一浮出水面后,工商银行(601398,股吧)拟直接参股的对象也露出端倪。据称,工商银行正在与国泰金融控股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工商银行计划斥资4亿元人民币收购原由中国东方航空(600115,股吧)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的50%的国泰人寿股权,从而完成向保险行业的渗透。
商业银行成为保险公司的大股东后,其渠道优势将有助于保险公司借助银保业务快速提升保费规模。从长远看,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资本融合是银保合作迈向更高层次的条件,商业银行的“嫡系”保险公司会对市场现有银保业务格局产生冲击,银行网点渠道可能成为稀缺资源。
银保业务曾经是保险公司“说不出的痛”。2002年至2003年银保业务刚起步时,少数走在前面的保险公司从与银行的合作中尝到了甜头。2004年至2007年,银保业务进入爆发阶段,各家保险公司“一拥而上”争相开拓银保渠道,但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保险公司在银保渠道的竞争最终沦落为简单化的手续费之争,银保业务普遍利润下降甚至只有保费没有利润,保险公司在银保渠道中基本失去了话语权。
从2008年开始,保险公司普遍进行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业务效益,加之监管机构对银保业务加强了监管,银保业务一度降温。尽管如此,2009年银保业务在寿险业务中的占比仍接近50%,成为寿险公司保费来源的重要倚仗。
银行参股保险公司之后,非常有可能独家销售所参股保险公司的产品,这种排他性必然会对其他没有类似银行合作资源的保险公司开拓银保渠道造成影响,也意味着没有和银行“沾亲带故”的寿险公司将在银保渠道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虽然由于银行向保险业的股权渗透才刚刚开始,银保渠道变化的短期效应不明显,但从长远看,银行通过“投资保险”布局综合经营所产生的新一轮渠道竞争将不可避免。随着“银行系保险”渐成规模,银保业务的竞争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吧)将逐渐向综合经营的金融集团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