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报道《投不投保?长沙八成上班族在摇摆》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而记者从调查中发现,部分上班族已经付出了行动投保,但投保时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在芙蓉区一栋写字楼上班的苏先生今年才28岁,给自己买保险已经4年。“比较偶然,当时信用卡中心推销一款意外险,我那时候没有找到工作,天天在外面奔波,也怕自己有个三长两短的,就给自己买了份保险,每个月定期从信用卡中扣98元。”这一买就是4年,虽然苏先生后来找到了工作,但他这份保险属于自动续保型,如果不主动申请就会一直扣款,一年下来也要1000多元。
有意思的是,记者问起苏先生购买的是哪家公司的保险,苏先生一脸茫然:“我也不知道,就是在信用卡中心买的。”
花几千元投保却不知道自己买的是哪家公司的保险,不只苏先生一个。在一家贸易公司从事客服工作的小周情况差不多,“我是去楼下银行办业务时买的保险,一年3000元,我当时就是觉得钱也不多,还能有分红,就买了。”之后记者就不停地竞猜,她究竟买的是哪家公司的保险,小周都有点似是而非。
一年花数千元买保险,但不知道买的是哪家公司的保险。可见,部分消费者投保带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市场比较,仓促中决定买保险,这一群体在银保渠道、电话保险渠道购买保险的消费者中占比较高。并且,不少市民对能否退保、提前退保是否会有损失、交费年限等并不了解。以小周为例,她在购买了保险后跟家人提及时,家人就觉得她买亏了,“我觉得退也挺麻烦的,如果不好不再交钱就行了。”但实际上,如果没有在交费时间内交保费,超过一定时间保单会失效并被视作退保,消费者往往难以挽回损失。
因此,需提醒消费者的是,一些保障责任简单、期限短、费用低的险种可以快速下决定,如旅行险、意外险等,但对一些交费时间长、保费较高的保险,需多了解保障责任、理赔条件、交费年限、理赔除外责任等,并尽量多对比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