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于5月16日刊发了组稿,包括《去香港买保险 我们缺失了什么?》及评论员文章《保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短腿》,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保险业内引发热议。
某中资寿险公司高管读后对这组报道表示肯定。他说在自己身边就有朋友,专门去香港买保险,但他之前并未细致分析个中原因,看了本报文章后再想想,这确实反映了两地保险市场的差距。事实上,身为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该人士对行政过度干预金融企业的情况有深切体会,相对于香港等经济更为开放和市场化的地区,国内的金融管制问题确实较为突出。
据另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保监系统某处级官员曾向其表达过学习业务的愿望,“不懂得业务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不知道应该怎样监管。”这实际体现不仅是一种制度上的缺失还有专业人才的短缺。
也有读者反映,原来并不了解有内地游客去香港买保险的情况,看了文章后才知晓相关情况,“下次再去香港旅游,可以顺道打探下那边买保险的情况,看看是否也适合自己。”
业内人士还指出,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要对从投保到理赔的一系列风险做好准备。
若内地人士赴港购买的是长期储蓄型的保单,且保单以港币标价,那么由此造成的汇率风险就比较大。因港元与美元挂钩,随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港币的贬值风险就较大。所以内地人赴港购置保险,可以询问相应保险公司是否有人民币计价的保单,以此来规避一定的汇兑损失风险。
同时,缴费付款方式也是一个问题。毕竟,每年固定时点亲自去一次香港或托人在香港代缴都不是很方便。不过,内地人可以在香港银行开户,利用网银,授权保险公司每年从账户中自动支取保费更方便些,但这种方式需支付一定的手续费。
此外,理赔还可能遇到一定的麻烦。比如,在香港买重疾险,患重大疾病很可能会被要求去香港鉴定,这就涉及到两地对医疗诊断、凭证的互认问题。内地人士在香港购买保险,若选择在内地就医,只有就医于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才能获赔。而如果因保单理赔产生纠纷,由于必须适用香港地区法律,还必须由香港的法庭审理,可能导致理赔过程费时费力。
还要提醒的是,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保险时,要考虑到香港保险公司的破产风险。
所以,内地居民在去香港投保之前须做好充分准备,弄清香港地区和内地之间,在投保、理赔等方面有哪些区别,如货币差异、缴费方式、理赔要求和限制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