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法院近日审理了一起滴滴专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案,伤者向驾车司机、滴滴公司、车辆租赁公司等索赔22万元。然而,案件审理中,不管是车辆保险公司,还是滴滴公司等,都认为自己不承担赔偿责任。法院没有当庭宣判。
不久前,南京也发生一起滴滴专车交通事故,赔偿时同样遇到问题。记者随后从南京交管部门了解到,随着滴滴专车、滴滴快车、滴滴顺风车的上路,与之相关的交通事故也与日俱增。让滴滴车主们担心的是:虽然他们交了保费和滴滴公司的“份子钱”,但事故理赔往往得自掏腰包。
不专车发生事故,滴滴公司表示“与己无关”
久前一天晚高峰,一辆福特轿车在江宁区东新南路路边停车时,打开的车门正好撞上驶过来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连车带人倒在地上。
江宁东山交警中队民警赶到现场,要司机陈先生带伤者去医院检查,可陈先生却拉着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女乘客,要对方一起去医院。“是她开门撞着了人,她也应该去,否则她跑了,我也找不到她。”
交警觉得奇怪,经过询问得知,原来两人根本不认识,女乘客是通过滴滴叫车软件,叫来开专车的陈先生。
交警只好把这名女子也带到中队,确认女子不会“跑”了,陈先生才把伤者送到医院。
经查,电动车车主腿部骨折,医药费营养费就要数千元。随后交警做出认定,陈先生对乘客没有尽到告知义务,因此他要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一般来说,发生此类交通事故,医药费应由保险公司赔付,但保险公司却表示“专车事故一律不赔”;陈先生又咨询了滴滴公司,他接的每一笔专车业务,滴滴公司都要从中抽取一定的费用,可滴滴公司也表示,他们只是提供中介服务,发生事故与公司无关。
“保费和滴滴公司的费用,我都按时缴纳,难道发生事故了,我要一个人承担赔偿责任?”陈先生对此表示疑惑。
隐瞒“滴滴”身份,保险公司受理赔偿申请
与陈先生的遭遇不同,另一名滴滴车主在发生事故后,隐瞒了自己“滴滴快车”的身份。
今年7月,一辆起亚轿车行驶在大明路上时,直行方向绿灯变黄,车主孟先生一脚油门踩下,打算抓住最后2秒黄灯时间冲过路口,而就在此时,一辆准备左转的电动自行车看红灯变黄了,也提前起步左转,两车正好撞在一起,电动自行车车主左臂骨折。
交警三大队民警在调查时获悉,这辆起亚轿车是一辆滴滴快车,事发时,车主正打算送乘客去七桥瓮湿地公园。交警认定,事故双方都有责任,机动车承担主要责任,非机动车承担次要责任。
孟先生开滴滴快车已有一段时间,他报保险时,刻意隐瞒了自己滴滴车主的身份。“如果是被客管处逮到了,滴滴公司会承担大部分的罚金,但是发生事故,滴滴公司是不赔的,我若向保险公司承认撞车时我是滴滴快车,保险公司也不会赔。”孟先生说,他有个滴滴司机交流群,大家经常在群里交流处理事故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就是——不能承认自己是滴滴司机。
目前,保险公司正在受理孟先生的赔偿申请。
专家建议:尽快明确滴滴车身份,理顺其中关系
滴滴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车上的司机和乘客,公司已与保险公司合作,若发生意外可获得最高额度120万元的保险;但对于被撞伤的第三者,目前确实没有相应的赔付保障,公司正与保险公司探讨合作,开发移动出行服务的新险种。
一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绝大多数滴滴快车、滴滴顺风车和滴滴专车使用的都是私家车。当初投保时,车主是以非营运车辆的名义购买的保险,但车辆一旦成为滴滴车,性质就成了营运车辆,两类车光保费就相差50%甚至100%,所以保险公司有权拒赔。
据了解,保监会日前还就此发布了风险提示,称目前有一定数量的非营运车辆以家用车性质投保,却有偿提供“专车”、“拼车”等营运服务。根据《保险法》相关规定和商业车险条款约定,如果未与保险公司就变更车辆使用性质协商一致,其在营运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乘客伤亡、车辆损毁的,保险公司可依法拒赔。
对此,东南大学[微博]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表示,滴滴公司虽然是个网络约车平台,但车主发生交通事故,公司也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至于保险公司拒赔,他认为要根据车辆性质不同,区别对待。“私家车按非营运车辆投保却从事营运业务,保险公司自然可以不赔偿,但滴滴车的种类比较多,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滴滴顺风车,若出于合理分摊成本的角度,带同一小区的邻居出行,这符合法理,不能认为是非法营运,因此保险公司不应拒赔。”他说。
顾大松建议,随着网络约车平台规模越来越大,有关部门应加快给各类专车、快车和顺风车明确身份,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法律允许的身份,制定出相应的保险品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规范网络约车的运营,也保障滴滴车主和乘客们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