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新浪金融研究院和“慧保天下”联合主办的“费改及技术双重助力下的车险发展机会”专题研讨会在北京新浪总部举行。中国人保财险总核保师(车险)兼车险部总经理方仲友在会上指出,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生存重要还是发展重要?关键要在顺应大趋势下把握方向、突出重点、统筹发展速度与成本管控的平衡,而做精专业是基础。
他进一步表示,今年商车费改全国推开以后,从趋势上突出了大数据精细分析与精准风险定价,将彻底改变粗放型经营车险的传统模式,如果不能升级车险精细化与差异化风控水平,可能很快会有公司出现严重亏损,并引发对如何发展车险的焦虑。
对于以车险业务为主的成长型公司,他认为,无论借助“互联网+”、还是传统发展模式,精准定位市场发展方向与专业做精细分市场可能是在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之路。相信随着商车费改的深化,大家对市场定位与竞争方式会越来越理性。
从客观角度来看,技术革新与公安部门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严惩,为此次商车费改成功营造了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改革之前无论保监会还是行业协会,都做了大量的技术准备,特别是数据的准备,为厘定风险保费奠定了基础。中国的车险风险数据库建设在全世界可能是最先进的、最具有市场价值的。2006年交强险实施后,行业车险平台和地方车险平台都做了大量的数据标准与数据积累,尤其在此次商车费改前,保监会下大力气成立了中保信,统一数据管理与风险精算框架,直接为保险公司提供NCD报价,既为数据样本量不足的中小保险公司车险定价提供支持,也为开展市场正当竞争提供了风险分布分类。
第二,新技术快速发展与移动互联迅速普及将推进车险驾驶行为风险分析与精准定价成为新常态,为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风险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保险大数法则找到了真正的市场存在价值。不但为客户正确了解自己的驾驶行为风险,而且为保险公司精确、精细定价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第三,现在汽车保有量超亿、车型(车系)样本量充足,这使得行业对风险的基准风险费率测算更加精确,给精算技术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丰富了从车因素、从人因素的内涵与价值,并将改善保险公司客户界面的友好程度,推动竞争的理性回归。
第四,商业车险费率改革第一批试点经过一年、第二批经过半年,从主要风险指标看,保险事故出险率下降了十多个点,NCD奖优罚劣的正能量得到发挥;但也不能否定这与公安打击酒后驾车、超载超速和疲劳驾驶有关。
此外,商车费改试点地区,培训全覆盖与各种媒体的宣传,较好地发挥了NCD舆情导向作用,尤其遏制了车险欺诈意识的蔓延。现在车险诈骗还是存在,但相对有所减少,尤其在客户不知情下第三方诈骗或者把保养做成车险事故的概率大幅减少。这些都有利于降低险企的综合成本。
从主观的角度来看,监管对于此次商车费改高度重视,也是保障此次商车费改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自2011年央视曝光车险行业存在“高保低赔”等问题以来,监管部门就一直在做相关方面的准备,到去年开始新一轮商车费改算是水到渠成。
我经历过1995年车险管理制度改革,以及1998年、2002年、2003年、2006年和2008年的车险改革,可以说从保监会到保监局对这次商车费改的重视程度、投入的精力都是前所未有的,对保险公司的准备费改实施的要求也是非常明确的,例如要求培训不留死角,保监会与保监局上下紧密配合、无缝对接等都十分关键。
二、中小公司弯道超车的概率很低
我觉得现在人们对于行业发展的理解存在一个误区,无论是中小型保险公司,还是互联网保险公司,都认为自己现在做不大、日子难过是因为监管没有彻底放开自主创新。但其实,从欧美日国家和台湾地区的车险费率改革历程来看,如果真的彻底放开、允许自主创新的话,小公司的日子会更加难过,可能更加做不大。
通过制度创新或者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有成功的案例,但对线下服务要求高的车险仅仅靠费改或者“互联网+”获得前期稳定快速发展、尤其弯道超车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市场是现实的、客户是现实的,大保险公司有一个积累过程,同样中小公司也会有成长积累过程,至于积累的时间长短关键在于对细分市场的专业经营与服务能力。深耕细作某一客户群,切实解决客户的痛点与规避传统保险公司的短板,来赢得适当规模与效益,再辐射到其他客户群,那么其创新效果会明显一些。
现在,商车费改全国推开,无论是小公司还是大公司,其实日子都不好过,规模与效益的压力会更大。但随着市场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资本的理性,相信通过创新会给细分市场趟出一条路来,谁能把细分市场做好,谁的发展就是可持续的。
当然,在改革过程中,要研究欧美日成功经验,还原保险基本原理,大数法则与精准风险定价必须取得合理的平衡,因为如果完全按照风险定价的话,高风险车主可能买不起保险的。
目前国内机动车保有量在1.7亿左右,其中1.2亿是家用车,至少涉及1亿个家庭的家用车和10亿交通参与人,因此商业车险改革本身应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改革的普惠不但要惠及低风险车主,更重要的是解决好交通安全引发的社会风险管理与社会民生保障问题。
三、互联网+保险”的公司首先要培育自己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保险公司把获客作为第一位,是没有错的,但问题是车险首先是低频接触、风险时刻存在的险种,车险高出险率与赔付流程不畅本身就要求有强大、稳定的线下服务,如果服务解决不好,即使今年大发展,明年也会很难受。而羊毛出在猪身上不应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成长之道。
“互联网+”的保险公司首先要解决互联网的思维与定位问题。“互联网+”是一个工具,做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平台,而要做大,必须要学会分享和共享,因此要避免“互联网+”的拿来主义思维,不能号令天下或者通过烧钱来获客。同时,“互联网+”保险公司要考虑怎么改变自身的投机性,因为投机营造的客户关系是没有黏性的。
创新应该把重点放在研究客户需求上,客户的需求到底在哪里,客户的痛点在哪里,保险公司的短板在哪里,怎么结合起来?如果只是把整车厂、4S店、保险公司放到对立面的话,这个“互联网+”公司可能走不远。未来要把互联网做成一个平台,大家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解决产品、服务以及供应链等问题。商车改革和技术的发展为大家共享这种平台的服务创造了机会。
关于UBI,我个人的观点是针对家庭的第二辆车甚至第三辆车用UBI定价体系的创新空间更大。现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家庭已经开始购置第二辆车了,随着汽车从生产性工具转变为生活性工具,尤其中国全面进入汽车社会后,对车的用途与行驶里程会更加多样化,可能上班开一辆,周末家庭休闲开另外一辆。如果有三千万个家庭购置了第二辆车,这个市场就非常可观了。但如果第一辆车就用UBI的话,由于路况复杂,行驶里程不确定,我认为无论保险公司承保风险还是车主可能脱保的风险都是非常大的,车险可以学时尚,但不能玩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