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9年谋划,泰康人寿医养结合养老社区进入滚动开园阶段。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今年年底,泰康人寿投入运营的高端养老社区广州粤园将开业。这将是泰康人寿投入运营的第三家高端养老社区。今年7月18日,继北京燕园之后上海申园成为泰康人寿第二家正式投入运营的高端养老社区。据悉,到粤园开园之时,开园一年半的北京燕园入住率将达到90%。按照泰康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在申园开业发布会上的说法,随着养老社区滚动式开张,一家开业的同时,另一家估计已实现盈利。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养老产业政策利好不断,业内公认前景广阔。因险资资金规模大、可使用周期长等特点,寿险公司纷纷圈地进军养老产业。但从目前保险公司参与养老产业情况来看,尚无清晰可复制的模式,反而是多家信誓旦旦要做出成绩的企业最近几年销声匿迹。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养老产业发展,护理人员的需求量激增。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此类专业人才稀缺,而高端养老社区对护理人才要求相对较高,就算是“不差钱”诸如泰康人寿、中国人寿(20.940, 0.00, 0.00%),也难免受其掣肘。
吸金将达4000亿元?
泰康是国内养老产业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陈东升曾向媒体透露,未来5~8年,泰康人寿将建设25~30个养老社区,先期构建拥有超过5万名客户的连锁养老网络,长期将达到20万名客户规模。以此计算,泰康人寿医养概念吸金可高达4000亿元,而泰康人寿现在管理资产共计9000亿元。
记者致电泰康人寿客服了解到,泰康人寿养老社区门槛200万元,一般以购买保险产品或交付等额押金方式实现。除此之外,入园后的一切费用再单独核算,并不在此200万元之内。可见泰康人寿所圈定的养老人群只包括高净值人群,这也是所有险企追逐的客户群。围绕高净值人群的生老病死本来就是一个高价值、高产出的产业链。
泰康人寿从2007年开始布局医养产业,其借鉴美国“凯撒模式”,在养老社区临近建设康复医院,以“养老社区+康复医院”模式,为社区居民及周边社区提供“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闭环整合型医养服务。陈东升介绍,泰康人寿对“医养”战略设定了三个发展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全国核心城市进行布局,建立以医教研为核心的顶级三甲医院资源。第二个层次是在泰康各个养老社区内都建立连锁康复医院。第三个层次是参股特定的医疗机构资源,扩充以医为主的养老服务保障范畴。
为此,泰康人寿将要付出的真金白银可不是一星半点。去年泰康人寿拿下南京仙林鼓楼医院80%股权,在这家三甲医院的经营管理上泰康人寿预计耗资50亿元,最近开园的申园耗资43亿元,北京燕园耗资也大概为此数。以陈东升“未来每个省会城市都应该有泰康的中高端养老社区、三甲医院”粗略计算,泰康人寿在收购三甲医院上的花费将达到1550亿元,养老社区的费用为1333亿元,两者长期将耗资近3000亿元。
截至目前,泰康已先后完成了北京、上海、广州、三亚、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八城养老社区布局。据了解,2016年泰康人寿在养老社区八城联动基础上,进一步提出“10+4”战略布局,即在全国10个省会城市和4个直辖市建立养老社区。并通过并购和新建逐步实现“10+4”区域医疗中心布局。
业内人士指出,养老产业投资周期较长,一般要十年左右,保费收入与医养产业投入也会有一定程度错配,泰康人寿重资产模式投入较大,存在不确定性。
摸石头过河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产业将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国泰君安(17.640, -0.05, -0.28%)此前发布研报称,我国养老行业2020年将迎来5万亿元的市场空间。养老保险作为保险产品重要板块,业务上存相关性,险企纷纷进入养老产业进行投资。
“与地产公司相比,寿险公司投资养老产业具有可用资金规模大、资金可使用周期长、业务与客户有天然的联系、可以构筑较长的产业链条、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持等优势。但保险公司参与养老产业也面临专业人才缺口、盈利模式模糊等‘行业痛点’,即便实力雄厚的大型险企大多数仍处于跑马圈地的‘尝试阶段’,如何‘下口’和消化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华夏人寿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梁树春对记者表示。
根据梁树春介绍,目前国内保险机构参与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以房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及类商业地产投资。但因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而该产业投资周期较长,尚无成功模式可以借鉴。
根据梁树春介绍,更多险企采取的是社区养老模式,典型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公寓型养老,以太保、新华为代表,面向中高端客户,不自建房屋,而是通过租赁、改造方式达成,医疗等服务项目多以合作方式解决;另外一种就是泰康人寿、中国人寿、合众人寿等为主的重资产机构型养老社区模式。而平安则以平安不动产为依托,模式更类似于地产公司所做的养老地产。
目前来看,虽然多数险企都在做养老社区,模式上也有细微差别,但都远未进入盈利期,尤其如泰康、合众等所走路线,耗资巨大,中小公司不具备可复制性。
“泰康的模式也很难说清晰,国内目前不确定性太大,期限太长,且没有成功的先例,只能说在摸索中,或许是一种模式。”一位大型养老公司管理层人士对记者表示。
梁树春对记者表示,泰康模式与台湾的长庚养生文化村模式相近,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的王永庆,用二十多年时间在长庚纪念医院体系内打造了健康老人理想的“老人社区”。至今只能维持日常运营,硬件投入费用尚未收回。梁树春对记者表示,长庚养生文化村保持收支基本平衡的两个条件是:一,机构里面有大量的义工,为养老社区节省了很大一笔人力成本,而这在大陆比较少见;二,王永庆最初投资固定资产的折旧都未计算在内。
“医疗与养老受政府公共政策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政策主导,不是保险公司可以掌控的,泰康人寿的模式最终结果还不确定。”一位不愿署名的养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国寿养老销售支持部副总经理张绍白则认为,从大趋势看,养老产业前景广阔是确定的,所以大家都在做,并且模式必定会不断清晰和丰富起来。
高端服务人才挑战
记者了解到,随着医养结合模式的逐步落地,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观念、制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也逐步凸显。
陈东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传统寿险公司进入转型期,老年生命链产业是泰康人寿的战略重点,在老年人这块泰康欲有所作为。虽然陈东升对泰康“不差钱”毫不避讳,但养老相关服务人才匮乏却是不争的事实,有数据显示,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达千万级别。
泰康人寿副总裁兼泰康之家CEO刘挺军也认为,要实现医养结合,最大的困难是人才。其表示,中国养老产业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要实现医养结合,最大的挑战是构建人才教育体系。
“人才是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支撑,不仅需要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心理抚慰和社会功能修复、专业社工等方面人才都需要大的发展。”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养老人才匮乏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薪酬待遇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程度、养老专业服务社会认知度不高等原因制约着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梁树春告诉记者,护理人才需要具备基本的学医、护理知识,另外附加心理等其他技能,国内现在这类人才极少。
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计委2015年下发通知启动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遴选。日前,三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名单,名单中仅65所高校设有养老管理、养老护理专业。并且,因工资收入低、社会认可度差等原因,过去十年此类专业招生普遍遇冷,高端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要见成果仍需时日。
“泰康会为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员工提升技能专业高度,员工加入技能增长项目,让自身更有价值,同时也得到比较丰厚的回报。”对于人才问题,泰康之家副总裁兼养老社区事业部总经理刘淑琴如是表示。刘淑琴提到,泰康已经与全国29家大中专职业学校形成合作关系,通过与这些院校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协议来支持泰康各地的养老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