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帅风波数月之后,平安银行再因“1.5元”年终奖备受瞩目。近日,有个别平安银行员工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个位数年终奖金,瞬间将平安银行推向风口浪尖。
“年终奖发放后整个公司情绪蛮糟糕的,好多人都无心做业务了。”平安银行总行一位中层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1月10日,平安银行如约提前发放年终奖,但与平安银行新任董事长谢永林“稳军心”的意愿相违,年终奖较往年大幅减少,成为平安银行员工不满的新诱因,对年终奖的吐槽和不满也一度让平安银行成为匿名社交软件“无秘”上的热门公司。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与往年年终奖不同,虽然今年年终奖发放原则依然与个人绩效考核以及组织条线挂钩,但绩效排名对奖金影响增加。另外,今年平安银行的年终奖部门向前台、零售部门倾斜,中后台部门奖金缩减。例如,平安银行的基层对公岗位的年终奖打三折发放,投行部门的多项奖金也被取消,内勤岗位年终奖下降最剧烈。
“改革转型肯定会伤及到很多人的利益。”上述平安银行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解释称,而年终奖的减少,也是银行利润增速放缓下的无奈选择。
平安银行去年三季报显示,该行前三季度的不良贷款率为1.56%,较前一年末的1.45%有所上升,其不良贷款截至三季度末为223亿元,与前一年末相比大增46.55亿元,增幅高达26.38%。其中,钢贸、小微、能源矿业等不良贷款高企。
银监会去年二季度末监管统计报告显示,银行业的利润增速平均为3.17%,平安银行2016年前半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为6.10%。虽然高于平均,但由于大幅提高拨备准备金支出,平安银行的利润增速依然被腰斩——2015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净利润115.85亿元,同比增长15.02%。
整个中国银行(3.520, 0.00, 0.00%)业的发展利润增速都在减缓,一方面央行持续降息,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也让不良贷款挤压银行利润。银行业“黄金十年”已过,仅2016年上半年,多家银行的员工人数悄然减少,其中,中行、农行、工行、建行四大行员工合计减少超过2万人,招行员工减少了7000多人,在业内人士看来,“个位数”的年终奖也无异于变相裁员。
与其它股份制银行不同,平安银行是中国首家由保险集团公司控股的银行。至今,中国也仅有三家保险集团控股银行,另外两家分别是中国人寿(25.530, 0.03, 0.12%)控股的广发银行,以及由安邦保险控股的成都农商行。
与平安银行“1.5元年终奖”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平安银行深圳分行的高绩效客户经理拿到了相当于20个月工资年终奖,这也印证了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新年致辞中所说的“高产能的人员仍将保持高激励和高回报”。
然而,以“高产能高回报”为标志的保险代理人激励办法,是否适用于银行业和证券业的激励机制?
“平安集团做保险起家,用做保险的思路来管理银行是显得有点文化冲突。”上述平安银行内部人士分析称,银行是经营风险的单位,靠的是信用利差盈利,所以有完备的风控体系和制度体系,银行的业务如今也已经变得非常制度化、流程化和规范化了,任何的野蛮式增长在银行体系都显得很不和谐。
而在平安集团内部,平安证券曾经触及底线的“大干快上”的错误激励方法,无疑是平安银行的前车之鉴。
2011年至2014年间,平安证券以业绩激励的方式大做创业板项目,很快做大业务量,但由于平安证券承销的创业板公司上市失败,以及其承销的主板项目万福生科(29.370, 0.19,0.65%)以及胜景山河等造假案屡遭到监管部门重罚,成为把保险激励文化应用于投行领域失败的案例。
平安证券一位投行人士分析称,保险文化对平安证券的影响之一,无疑是每年都要有新增产能要求,在这种激励措施下,短周期的项目,如债券承销和股票质押业务最受欢迎,而股权类项目则由于周期长等原因无法发展并不顺利,2016年平安证券的IPO主承项目数量为零。
“由于国内的保险天生带有的销售至上文化,加上国内居民对保险销售的印象也不太好,因此,在零售转型初期,部分平安银行基层员工卖保险非常抵触。”平安银行内部人士表示,但国内四大行和股份行早就开始销售保险了,银行与保险的业务合作也已日趋广泛,通过银行渠道销售保险几乎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只有通过银行与保险之间对银行文化和业务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制定正确的激励机制,避免再次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