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究竟能花去多少医疗费用?
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上海每位市民一生中68.6%的医疗费用发生在65岁以后;41.7%的医疗费用发生在65岁到84岁;死亡前1个月的住院费用占临终两年总费用的38%。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该中心发布的《老龄化对上海市医疗费用影响研究》是上海首次公布老龄化对医疗费用影响的确切结果。
研究还显示,从上海全市人口来看,占总人口数19.5%的老年人口门急诊人次占总量的52.2%,出院人数占总量的45.3%,医疗资源消耗总体以老年人口为主。这部分老年人口相应的门急诊费用占总量的63.2%,住院费用占总量的52.8%。
世卫组织报告显示,高收入国家70岁以后医疗保健支出显著下降,而上海市的老年人医疗费用随年龄增加而持续增长,原因何在?
上述研究结合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分析发现,护理服务供给不足,保险“重医疗、轻护理”,共同导致部分仅需要护理服务的患者选择费用相对较高的医疗服务。而机构服务碎片化,造成了医疗服务缺乏连续性,降低了宏观服务效率。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春林建议,今后应重点监测不合理医疗服务利用,防止挤占有限、昂贵的医疗资源。
高龄老人医疗费用增加
“上海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疗费用占终身费用的68.6%,占比相对高于美国密歇根州老年人群59.6%的水平。”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筹资与规划研究室主任李芬表示。
这项研究结果基于上海市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医疗费用信息和美国密歇根州2000年人口医疗费用信息比较得出。
世卫组织《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2015年)》显示,年龄与医疗费用的关系是多变的。卫生保健费用在生命的最后1至2年较高,但受医疗体系、激励机制、干预措施、文化准则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国家差别较大。
金春林表示,老龄化对医疗费用影响的已有证据主要来自发达国家,基于年龄与医疗费用关系的多变性,亟需本土化研究结果为政策制定提供循证依据。
李芬在研究课题中主要负责年龄与医疗费用关系的研究。她告诉记者,追踪2015年死亡人口临终前2年各个月度医疗费用情况就能发现,老年人口临终前住院次数是老年人一般年均住院次数的10倍。
随着死亡的临近,门急诊服务和费用减少,住院服务和费用急剧增长。老年患者死亡前一个月住院费用占临终总住院费用的38%。李芬介绍,临终前患者会使用过多的医疗卫生资源,学术上被称为“接近死亡效应”。
研究显示,老年人口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利用量和费用高,接近20%的人群消耗了50%左右的医疗资源,老年人的人均医疗服务费用是其他年龄组的6倍。
李芬特别强调,在高收入国家,医疗费用多从70岁开始下降。而在用量上,65岁至74岁的峰值过后,住院及门诊人数都有所下降。但在上海,高龄老人的医疗费用是持续增加的。
在上海与密歇根州终身医疗费用分布对比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65岁至84岁这一阶段,上海老年人医疗费用的终身占比远高于密歇根州。找出这个年龄段的医疗费高的原因,对于合理控费非常重要。
筹资和服务供给难题待解
上海市社科院结合2010年到2015年上海人均卫生总费用预测,照此趋势,到202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医疗费用将从2015年的1072亿元增长至1861.8亿元。届时,占总人口21.5%的老年人医疗费用将占总费用的58%。
再推至205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医疗费用将增长至8841.5亿元,占比44.8%的老年人口将花去80.8%的医疗费用。
基于老龄化对医疗费用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金春林认为,在筹资方面上海首先需要拓展筹资渠道,优化筹资结构。
上海方面已有相应的计划和实践,譬如允许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上海已于去年12月设立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试点期间单位按医保筹资基数的1%缴纳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费。
金春林认为,政府应提高个人账户资金使用效率,保险行业也应该开发商业医疗保险产品扩大商保覆盖面,个人要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化解因病致贫风险。今后还应考虑人口结构、医疗和护理费用、行业发展等建立多方动态筹资机制。
在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上,金春林建议强化利用家庭医生签约、医保支付杠杆引导有序就医,尽快实施从治疗到预防和保健的转变。
上述研究指出,在老年人的医疗、养老服务上,也应加大供给,并优化机构存量提供服务的模式。
李芬告诉记者,老年人在医疗需求上有特异性,共患疾病发生率高,通常都是2种及以上慢性病同时存在。这就要求多个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间高度合作,使用的技术、药品应适宜协同。
调查发现,目前机构间的运行、人员都相对独立,各级各类机构间没有形成有效联接,造成单体效率高、整体效率低。临终前2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家及以上不同医疗机构住院的人数占19.76%,最高达到7家。
此外,老龄化使得医疗护理、生活护理、康复需求显著提高,但由于资源紧缺,且缺乏保险全覆盖,在压抑了需求的同时,导致部分仅需要护理服务的患者,选择医疗机构就诊。
“目前,涉老服务资源数量严重短缺,质量参差不齐,资源错配严重。应该加强配置规划,强调统筹、整合和优化。”金春林建议,未来应以老年人为中心提供服务,使医疗资源逐步向社区及健康促进转移。横向加强医院、养老机构、老年护理机构之间的合作,纵向完善分级诊疗,建立整合型的医养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