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安徽采访时了解到,宿州烟叶种植保险在全省众多的农险试点中,显现出独有的特色,取得了一些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当地正逐渐受到农民的垂青,使农险在当地得到农民更大程度的认可。宿州烟叶种植实行的“公司+农户”模式,为农险试点的推进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思考。记者与当地承保的基层公司取得联系,对于宿州的试点做了具体的采访。农业重镇宿州试点“公司+农户”模式显现生机宿州市位于黄淮平原南端,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总人口593万,80%以上是农业人口,耕地997.7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7.97%,耕地面积较大,烟叶是当地主要经济作物,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宿州市的烟叶种植实行“公司+农户”模式,市烟草公司与种烟农户签订协议,并支付给农户每亩60元的前期投入成本,成熟烟叶由市烟草公司负责收购。如果遇到水、旱、虫灾,烟叶歉收,烟草公司要给予农户一定的补偿。由于烟草的经济价值较高,生长期内如果遭受灾害,农户和烟草公司的损失都比较大,所以烟草公司和烟农投保积极性较高。
宿州烟叶种植保险由人保宿州分公司承保,该公司总经理许严向记者介绍,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人保宿州分公司与宿州市烟草公司签订保险合同,以保障农户投入成本为主,保额每亩400至500元,保险费每亩30元,其中农户缴纳10元,烟草公司和市政府分别补贴10元,农户负担的保险费由烟草公司向农户收齐后缴纳,发生赔款由保险公司支付给烟草公司,由烟草公司分配给各农户。
许严表示,在安徽保监局的支持和人保安徽省分公司的指导下,宿州烟叶种植保险试点成效显著,农户投保踊跃,承保面积达到8000多亩,占全市烟草种植面积的1/3以上,计划在三年内将承保面积扩大到2万亩。这种模式开展以来深受农民欢迎,许严还特别向记者表达他个人在基层开展农险的所思所感。他认为,农险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公益性质,深度推广对于整个保险业信誉以及整个保险行业的形象都会在社会上有好的反响。作为具体农险试点的操作者,他有干劲和愿望。他表示,只要能有一些扶植的政策和支持,他有信心把烟叶保险做大,并坚持下去。
对于“公司+农户”的模式,安徽保监局认为能较好地解决农险市场需求大而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第一,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头组织的农业生产项目一般经济价值和商品化程度较高,对保险的需求较高,农户收入丰厚,也有一定的保险缴费能力。宿州种烟农户在正常年景下,平均每亩收入达到两三千元,缴纳10元保费,不会给农户带来压力。
第二,这些项目多数是地方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为保证地方经济稳定,地方政府愿意提供一定的保费补贴。宿州市烟叶种植保险试点的保费是由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和地方政府三方共同筹集,农户只需缴纳保费的1/3,缴费负担较低,能够缴得起;保险公司收支基本平衡,可以保得起;烟草公司经济实力较雄厚,与烟叶种植利害相关,一定的保费补助给得起;烟草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柱,为鼓励农民生产积极性,地方政府也愿意给予保费补贴。
第三,有利于培养农民保险意识,容易被农民接受。以往开展农业保险多通过地方政府行政命令统保,保费也是从乡村提留里面开支,虽然成效显著,但由于忽视了农民的投保自主权,农民往往把保险与乱收费相提并论,抵触情绪很大。而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充分利用宿州市烟草公司在烟农中的龙头地位,由烟草公司代办保险并收取一定的保险费用,烟农接受程度较高,而且农户直接缴纳一部分保险费用,也有利于培养农民的保险意识。
第四,由农业龙头企业组织农户投保,可以提高承保面,降低一家一户承保农业保险的高成本投入,也便于风险管理和查勘定损。
安徽保监局表示,他们通过实地调研,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需求,充分发挥多方参与的优势,把公司+农户模式作为农业保险试点的重要范式。宿州农险试点为防范道德风险提供借鉴
宿州农险试点中防范道德风险的举措也为业内提供了两个有益的参考。其一,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加上受小农思想影响,农民在获得保险保障的同时,对加强农业生产管理的积极性会有所下降。为解决这个问题,宿州烟叶种植保险以承保烟叶种植的成本为主,保险金额每亩400—500元,遭受损失时,保险公司的赔款可以使农户收回成本,但不能完全补偿烟叶的生产收入。安徽保监局相信,在目前农民保险意识、法律意识还不强的情况下,这种只保成本、风险共担的办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加强生产管理的积极性,待相关配套措施更健全后,农业保险应该逐步过渡到以承保农业收入为主,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
其二,公开保险信息,有效地防范了道德风险。农业保险保障的空间范围大,服务对象数量众多,加之农村交通不便、通讯落后,保险公司难以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和业务管理,容易产生各种道德风险和投机违法行为。人保宿州分公司依靠烟草公司的专业力量进行损失核定,并将各户的赔款数量张榜公布。事实证明,这种公开理赔信息的做法,使农户之间形成有力的监督,有效地防范了农户虚报损失、多获赔偿的道德风险,有利于农业保险运行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找准突破口,两条腿走路
对于开展农险试点的体会,安徽保监局副局长李迎春深有感触。他强调,有三个方面必须正视和努力做到位:
一是要立足现有条件,找准突破口。在目前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开展农业保险,初期不可能全面铺开,必须立足实际,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找准突破口,以利于农业保险的顺利启动。
二是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形成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既要大力探索政策性农业保险可行之路,又要开发商业性农业保险市场;既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又要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现有优势;既要针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作物,又要为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养殖业提供保障。
三是要科学定位,确保可持续发展。农业保险业务风险集中,经营的稳定性差,很难完全商业化模式经营,完全依靠财政支持也不现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行政府扶持,商业化运作,能确保农业保险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平稳运行。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