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保险大省,从去年下半年各类保险中介增长迅猛到今年一季度的明显减少,其中原因发人深思。近日,记者与山东保监局、山东保险行业协会以及当地几家保险中介公司取得联系,了解到关于山东中介市场(不含青岛地区,以下同)变化的深层原因,全国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现状由此窥豹一斑。
山东中介机构全面亏损
山东保监局中介监管部门的人士透露,从最近情况来看,在经历保险中介机构数量激增的市场反应后,社会资本涌入保险中介行业势头减缓,中介机构设立速度也趋缓。同时,因为市场竞争加剧和不合规则的市场行为增多,使一些中介机构被自动解散或被吊销营业执照,退出市场。
这位人士着重谈了山东保险代理公司市场发展:专业代理公司业务规模开始缩小;今年第一季度代理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4937.48万元,较去年第四季度减少566.79万元,下降幅度为10.30%。主要原因是几个规模较大的代理公司业务大幅缩水,像去年业务规模最大的保险代理公司,在今年一季度无业务发生。
代理业务结构以财产险为主,而在其中又以机动车险和企财险业务为主;代理手续费率有所提高;市场集中度进一步降低,以实现的保费为标准,一季度规模最大的5家代理公司共实现保费2409.51万元,比去年少19.44%,实现手续费收入291.81万元,比去年少20.72%。代理公司处于总体亏损,而且亏损面开始扩大,在已开展业务的公司中亏损面为78.85%,比去年上升5.59%。的确,仅仅从代理机构就能看出现在的亏损程度。
据这位人士介绍,从今年一月份各类中介机构的经营效益看,很不乐观,专业代理机构亏损130.17万元,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公司实现盈利。经纪公司除一家赢利外,其余全部亏损,公估机构开业的公司全部亏损。
大起伏大波动深层原因多多
山东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嘉瑜认为,山东省保险中介市场的起伏涨落在全国来说很有代表性。他说,山东保险中介机构骤然增多的原因,首先是由于监管机构对中介机构设立的门槛放低;其次为中介市场业务空间大(特别是机动车辆险)。
而对于中介市场发展势头减缓的原因,刘嘉瑜剖析了以下几点:老牌保险公司展业能力强,并不习惯用中介机构;中介机构素质普遍不高,管理和规范都弱,从而导致中介公司信任度低;中介市场长期存在无序竞争,限制自身发展。
在山东保险公估市场上,刘嘉瑜认为新的保险公司完全可以不建立理赔队伍,将理赔业务交给公估公司去做。保险公司应该与公估公司订立更长远的合同,这样公估公司才敢投入,保险公司才敢委托。一些基层保险公司对中介费进行压价,拖欠公估费,所以看上去业务件数在上升,但实际平均公估费却有大幅度下降。
高速增长后显现市场隐患
山东保监局对于中介市场发展的一些认识上,与行业协会不谋而合。他们认为目前山东的中介机构竞争力弱,经营理念停留在拉关系找业务的投机思想上。记者采访的那位保监局人士在谈到全省中介机构在拓展新领域的动力和能力时就表示很失望,“企财险、机动车辆险业务占了80%以上,这意味着他们往往只做股东业务,或者依靠关系去做见效快、利润高的险种,根本体现不出中介公司对保险产品组合加工特色,很多资源是保险公司固有的,所以也就导致了保险公司的抵制和中介机构的违规经营。”
这位人士坦言,随着中介机构在市场上高速增长,他们已感到监管的难度和压力都日益加重。中介市场的主要潜在风险是,由于不规范的市场行为而可能引发的针对保险中介、甚至是整个保险业的信用风险。
记者联系到一家在当地较有名气的、成立时间较长的保险经纪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现在山东本地中介市场的秩序非常不满,“我们刚刚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业务不像现在这么难做,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中介机构越来越多,新的公司为了眼前利益,根本不顾市场秩序和规则。我觉得在一个市场没有真正成熟以前,竞争主体盲目增多会弊大于利,会有后遗症。看现在,增长骤然减缓了吧,这样大的波动都是不正常的。我们赞同提高中介设立门槛,这有利于市场监管和规范。”
而去年10月才成立的一家山东保险代理公司的人士对上述观点很有看法:“我们不赞成提高中介设立的门槛,市场应该是越做越宽,竞争越来越广泛。我认为,作为中介机构最大的发展障碍还是缺乏与保险公司和客户的沟通与信任,现在都说我们把市场搞乱了,其实中介机构的好坏和保险公司有直接关系,很多保险公司都不尊重我们,轻视我们,实际上这对他们自己、对整个保险市场都是消耗,你能说中介市场的不规范与他们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