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一宗“口水仗”,咱们一起来体味某些人为何闻“多”就不爽。
上周出版的《特供信息》(国内合法刊物)有篇《究竟美国的官多还是中国的官多》的文章,内容是中共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回答这个问题的访谈录。周教授站出来直言,要纠正先前的一个“错误比较”。
“错误比较”说的是,中国的官民比例只有1∶198,而美国的官民比例是1∶94,对比下来,中国的官少而美国的官多。这个结论由体制内的“权威学者”研究所得,一个多月前一本正经地在国内“隆重推出”。我的印象中,好些个媒体处理这条消息时选择了“浓墨重彩”。
“权威学者”抛出研究结论并不突兀,也不是无的放矢,往前追溯与今年“两会”上“减民负”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有关。翻阅当时的“两会”报道,国内官民比例的数字令有些人特难堪。鉴于该学者具有权威身份,这个新研究结论自然有“纠偏”之意图。当然,该“权威学者”恐怕不会承认这两件事的内在关联性。不打紧———这不是原则问题。
有了“权威学者”的“权威结论”,这宗“口水仗”本该告个段落,谁知中央党校的周教授不太识趣,偏偏也公布了他的研究结论。这个结论得出的官民比不是1∶198,也不是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所热议的1∶26,而是1∶18……
周教授如此“信口雌黄”估计惹来了某些人士的不开心。于是,有个现象特有趣,许多转贴周教授研究结论的网页都打不开。好在周教授也是“体制内学者”,他的研究同样立论严谨、言之有据,也不容人不信啊!
其实呀,官民比例1∶198、1∶94、1∶26乃至1∶18的结论源于算法上的差别,至于背后的立场差别咱不说也罢。
人家老美公务员总数是310万人,其范围包括联邦和地方政府中的公职人员,也包括公共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国企的管理人员,甚至包括为政府工作的医生、工程师、厕所清洁员等等,涉及的工种达数百个。老美如此包罗万象自有道理,因为公职人员和政府雇员包括厕所清洁工都得依靠纳税人来养活———拿中国的话说,这些人都得吃财政饭。1∶94就是在此前提下计算出来的,这个算法应当是实事求是的。
而那个“权威学者”试图收“以正视听”之效的1∶198的“权威结论”,只算正式在编的公务员,这个数字2003年据说只有653万人……
周教授的算法近似于老美的算法,包括所有吃财政饭的公职和“准公职”人员,还包括靠乱收费和罚款(这也是民负,百姓人人怨愤)而活得滋溜溜的各色“大盖帽”。另外,周教授还特别指出,县、乡、村基层管理架构中,靠摊派生存的“没编没制”的管理人员还有近2000万之众哩……
中国的官是多还是少,民负是重还是轻,其实根本轮不到专家们打“口水仗”,咱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兄弟早有一颗“定盘星”。类似的如社会失业(前两年还只准说“下岗”)率、农民人均收入、社保覆盖率等数字,都在无休止地打“口水仗”。如今冒出个“幸福指数”的新说法,少数人与多数人的感受也截然相反。
这类数不胜数的“口水仗”现象背后所无法掩饰的一个个社会矛盾,原本就属客观存在。可有些个人闻“多”就不爽,至于如何想法子把“多”变成“少”又缺乏决断和本事,而玩些个变“多”为“少”的数字游戏可谓驾轻就熟……
呜呼———有人似乎永远不明白一个基本道理,爱脸面无可厚非,抓紧改制、化解矛盾、重新赢回民心,岂不更为当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