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美国信用社文化,孕育出了谜一样的美国信合保险模式。作为一家相互保险公司,它可以通过理赔与分红,返还给保单持有人高达90%的保费。
在美国有这样一家保险公司,近乎是一个金融控股集团,它的旗下有寿险公司、财产险公司,还有投资基金。但是它们服务的对象却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11000个信用社和信用社的8400万名客户。这家保险公司就是美国信合保险集团。近日,记者采访了该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郭立人先生。
信合保险公司的诞生
记者:信合保险公司是一家非常特别的保险公司,它专门为美国整个信用社行业提供保险服务。作为一家相互保险公司,信合保险由其保单持有人所拥有,并为信用社及其会员服务。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信合保险这种特别的公司结构?信合保险公司诞生的背景是什么?
郭立人:美国信用社在其开展业务的早期,时而遇到这种情况:信用社会员在取走一笔贷款后,突然死亡或伤残,其家庭成员或共同担保人则须对此债务负责。如果借款人是该家庭的主要收入者,那么这笔债务给这个家庭带来的负担是难以承受的。如果他们不能偿还贷款,那么信用社就会受到损失。
“我们既然可以对建筑、汽车和房屋进行保险,为什么不能给信用社的贷款者保险呢?”自30年代初起,全美各地的信用社财务人员就问他们自己这样的问题。某些保险公司为贷款者提供人寿保险,但费率极高,并且规模较小的信用社与规模较大的信用社所享受的待遇并不平等。某些特殊的职业人群,如警察和消防员更是要付出很高的保险费。
这些问题让信用社的领导者开始认识到保险对信用社业务的作用就像储蓄和贷款一样重要。1935年5月20日,在美国麦迪逊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他们发起设立了信合保险公司,美国信用社协会的9位执行董事被任命为信合保险公司的董事。
记者:我们通过有关资料了解到,如今,美国信用社的会员已经达到8400万人,30%的美国人都是它的会员,是什么原因让美国人对信用社如此忠诚?作为一类金融机构,信用社与银行相比,竞争优势在哪里?
郭立人:美国信用社之所以如此迷人,主要是因为它的服务非常有特色,其中之最就是:它的存款利息比银行的高,而贷款利息却比银行的低。但这并非因为信用社是慈善机构,而是因为信用社在两方面享受税收优惠:一是免征联邦收入所得税;二是免征个人利息所得税。美国的商业银行对此耿耿于怀了几十年,前两年还在议会挑起争端,试图把信用社推下稳坐了几十年的税收优惠“神坛”。但是,信用社随之发动了强大的院外游说攻势,最终还是信用社大胜。
美国国会在审查信用社的免税资格后认定:信用社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合作互助组织,其收入均用于帮助社员提高生活水平和促进社区的协调与发展,因此它的收入不构成利润,可以免征联邦收入所得税。
其次,社员在其信用社的储蓄存款具有“股份”性质,所以这类股份的收益不叫“利息”,而为“红利”,从而免征个人利息所得税。
在美国,信用社代表“草根阶层”的利益,它的所有制形式是会员制,哪怕你只在信用社中存了5美元,也是享受分红的会员。
与众不同的经营理念
记者:听说,信合保险公司有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经营理念“不以赢利最大化为目标,以服务最大化为目标”。作为一家商业机构,信合保险公司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有违商业常规的经营理念呢?
郭立人:最根本的原因有两点:首先,信合保险公司是一家相互保险公司,它可以通过理赔与分红,返还给保单持有人高达90%的保费,这一纪录在业内遥遥领先,因此吸引了更多的信用社成为它的客户;其次,在信合保险董事会13位董事中,有10位是美国最大的信用社的现任CEO或是前任CEO。一个由信用社掌控,又只为信用社服务的保险公司,自然只能以服务最大化为目标了。
信合保险公司成立之后,第一件成功之举就是以低保费率敲开了进入保险业的大门。当时,其他保险公司的保费一般都是在每月每百元中抽取8至12美分不等。而信合保险公司将保费定为每月每百元抽取4.5美分。信合保险的低费率保费,很快引起了社会的注意,使得其他保险企业的个人信用人寿保险费率跌了一半。继费率破冰成功后,信合保险接连推出一系列信用保险产品,从而为其日后与信用社70年的联姻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最大的亮点是个人信贷人寿保险、贷款保护保险和人寿储蓄保险。
农信社是惟一合作对象
记者:2004年7月,信合保险公司向中国保监会递交了在华开设一家财产保险公司的申请,如果信合保险公司拿到在华经营业务的牌照,是否仍然选择将信用社作为惟一的服务对象?计划在华开展哪些业务?
郭立人:2003年,信合保险公司和世界开发银行所属的投资公司———国际金融公司共同在香港设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信合股份占比70%,国际金融公司股份占比30%,成立这样一家公司就是为今后在华开展业务做准备。
在美国,信合保险公司百分之百是为信用社服务,未来在中国的业务也是如此。我们的惟一合作对象是中国农村合作信用社。
从1987年起,中美两国信用社就开始了初步的接触,美国信用社金融监管局的前后两任主席都曾访问过中国,信合希望通过信合保险的穿针引线,把合作金融的理念带到中国。
在没有申请到牌照之前,信合保险已经在为国内的保险公司提供服务了,帮助它们设计一些信用保险产品。比如在广东和天安保险公司合作,设计了3种新产品:房屋按揭保险、还款保障保险和宅内险。其中,房屋按揭保险是主险,其他两个是附加险。新产品推出后,从市场的反馈看,销售情况还不错。目前,信合在继续开发与房屋按揭有关的重大疾病保险,一旦贷款人因患重大疾病不能继续还款时,由保险公司承担代替还款的责任。
在寿险方面,信合和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签定了一个合作备忘录。如果信合能够拿到在华经营财产险业务的执照,考虑到我们的客户可能会有一些寿险方面的需求,因此和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合作,提供一些特别开发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拟将中国区总部设在广州
记者:今年3月25日,信合保险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拉尔夫·史瓦布达(RalphS.Swoboda)、中国区总经理詹姆士·格尼(JamesGreaney)等一行4人考察了广州保险市场,是否意味着信合未来将选择广州作为中国区总部?
郭立人: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信合和天安保险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为广州的农信社提供一些销售理念上的培训,在贷款流程上,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信合希望把美国信用社经营中的一些经验提供给未来的合作伙伴。
如果能够拿到在华开展业务的牌照,信合首先开展业务的区域可能是广州、北京、上海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农信社的业务基础较好,信合会通过这些地区农信社的网点销售保险产品,之后,再将业务逐步向中国内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