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像一匹黑马,从西部11省(不含重庆)崛起。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贵州的保费收入同比增长达到23.3%,增幅名列全国第二,也分别高于该省2003年、2004年同期7.65、10.92个百分点,是近三年来同期增长最好水平,同时也高于全国、西部同期平均增幅9.00和16.65个百分点。保费增长的同时,贵州保险市场的经营效益也在向好发展。截至6月末,全省保险业账面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倍,其中财产险公司账面利润总额1.16亿元,同比增长1.77倍。
贵州保监局分析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国有股份公司转换经营机制后,成效显现。国寿股份贵州省分公司上半年规模保费同比增长59.93%,仅半年就达到去年10个月的保费收入水平,对全省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量贡献率达到70.8%。人保股份贵州省分公司初步实现业务发展与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保费收入同比增长7.85%,其中非车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3.23%,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5.26个百分点。二是部分险种有效需求增长,促进业务发展。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以及地方政府对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刺激了车险、意外险等险种的有效需求。上半年,贵州省车险承保数量同比增长31.98%,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3.97%,意外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3.07%;另一方面,具备理财功能的寿险产品,尤其是有较高灵活性、收益性、保障性的万能寿险产品,市场认可度较好。上半年,全省万能寿险实现保费收入7412万元,同比增长近20倍。车险、意外险、分红寿险、万能寿险对全省保费收入增量贡献率达到83%。
贵州之外,西部十省中,内蒙古、四川、广西、宁夏的总保费增幅分别是12.50%、 12.07%、10.60%、6.60%,四省(区)的产寿险均取得平稳较快速度增长。在内蒙古保险市场,产寿险业务结构调整的力度都在不断加大,寿险公司的新单期缴保费同比增长了34.4%;产险公司重视发展效益较好的分散性业务,短期意外险和责任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分别高达84.21%和62.31%。此外,内蒙古保监局采取多种形式推动责任险,通过协调,自治区交通运输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实施道路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制度的通知》,要求全区所有道路旅客运输和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必须为旅客和危险货物投保承运人责任险,推动了承运人责任险的迅速发展,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1083万元,成为产险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保监局监管的西藏自治区保险市场。到目前为止,西藏只有人保股份西藏分公司一家经营主体,上半年的保费收入略有下降,但实现承保利润1800万元,同比增长20.19%。
广西保险市场的车险业务呈现高开低走、逐步平稳的发展态势,非车险业务的工程险和责任险分别同比增长81.42%和22.11%。广西的各寿险公司加大了业务结构的调整力度,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了8.1%的增幅,寿险趸交业务同比下降了5.81%,期缴业务同比增长了21.06%,截至6月末,健康险和意外险分别同比增长了18.49%和24.45%。在广西保监局和当地市场主体的全力推动下,广西县域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占全区保费收入的50.23%,同比增长10.16%,在全区89个县域单位中,66个县域实现保费正增长,部分县域保费增幅超过40%。
宁夏地处西部农牧业区,在宁夏保监局和当地政府一系列支持“三农”政策的推动下,农业险取得了较快发展,同比增长128.30%。宁夏保险市场的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之间的比例为3.8∶6.2,好于同期全国2.5∶7.5的平均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