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湖南寿险市场主体有5家,近3年内没有新增市场主体。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在湖南寿险市场的份额为70.39%,平安寿险为12.68%,新华人寿为6.71%,太保寿险为5.91%,泰康人寿为4.31%。虽然有公司老总抱怨市场上“竞争主体偏少,竞争不充分”,“外资主体没有进来,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还没有出现”,但各家寿险公司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业务结构的调整。
调整银保业务
记者了解到,银保业务在湖南起步是较早的,前期业务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对保险公司业务规模的影响举足轻重,各公司不敢轻易放弃。然而,随着银保业务经营成本日益增高,基层公司在补贴费用的情况下,仍然必须经营,对公司的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再加上银保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保险保障程度较低且同质化严重,在销售中往往只注重投资功能,导致分红水平的高低对产品的销售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目前投资收益较低的情况下,部分公司为维持高水平的分红,只好拆东墙补西墙,从而对偿付能力构成威胁。
湖南保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银保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保险公司在产品的开发上陷入误区,与国外银保产品侧重保障功能不同,国内的银保产品与银行的产品趋同,并形成一种竞争关系,现在国内的银保产品通常是3年期和5年期产品,而国外银保产品通常是10年期;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在决策上把银保业务作为扩大规模的手段,压缩了利润空间。
中国人寿湖南分公司总经理蒯同文认为,银保是一个发展方向,但目前却出现了“困死保险公司、银行获利”的局面。
新华人寿湖南分公司今年的银保业务下降了11.6%,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谭邦永认为,银保合作是把双刃剑,是可以实现双方业务增长、客户资源共享和员工队伍的成长,但目前正面的效果不大。新华人寿已开始了产品转型,改趸缴为期缴,注重产品的保障功能,实现银代专管员队伍的多元化,允许其销售团险和个险产品。
泰康人寿湖南分公司对银保业务进行了压缩,只与核心银行、核心渠道合作。太平洋人寿湖南分公司也进行了产品转型。
平安寿险湖南分公司在经历去年惨烈的银保价格战之后,也开始业务调整。该公司总经理黄敏认为,银保产品的资本回报比较低,需要占用很多资本金,对资本金的需求太大。平安寿险对银保业务采取了收缩规模的方针,压缩了纯粹分红产品,并转向期缴产品,目前银保新业务中99%是万能产品。
传统业务与万能寿险并进
在湖南寿险市场,有的公司已力主产品回归传统保障型,并表示今年主打期缴型传统保障产品,暂不推万能产品。但是今年上半年,湖南传统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78%,分红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7.52%,投连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5.53%,而万能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却高达26.24倍。
上半年,平安寿险销售的万能寿险就占全部万能寿险保费的94.72%。保监局已经向平安寿险湖南分公司下发监管建议书,提醒其警惕万能险可能造成的如退保风险、财务风险和道德风险。黄敏倒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他认为,总公司在设计产品时已经关注到诸如“利差损”之类的风险,真正的风险不是来自对万能险回报的误导,而是产品自身的灵活性,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功用,但客户的需求也会变,如客户现在购买该产品是为了养老,到了明年很可能希望产品能作为教育基金之用,这样易导致投诉增多,引发续保问题。
启动年金市场
湖南企业年金政策目前还不明朗,但随着政策的逐步明朗,企业年金将有所突破。据相关人士介绍,湖南保险市场早已有保险公司跃跃欲试年金产品了,现在只等“政策放开”。据悉,平安寿险已经搭好了台,让平安养老来“唱戏”,有望在今年10、11月份与湖南当地一家重工业企业正式联袂演出。不过黄敏也觉得有些遗憾, “我们在年金市场略显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