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集团与毕马威管理顾问公司联合发布研究报告,揭示外资保险在中国的机遇与风险。报告认为,中国现有13亿人口中,仅有4%的人投保个人保险,因此,对于外资保险业者而言,中国既是发展潜力巨大的保险市场,同时可能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市场。
7月28日,路透集团与毕马威管理顾问公司(KPMG)联合发布一份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中国正在茁壮成长的中产阶级是全球最大的中产阶级群之一。他们具有冲劲和抱负,但同时又对未来的财政保障感到担忧。这种担忧,就是促进中国的人寿保险业继续高速发展的动力。
中国连续多年经济增长率超过8%,个人储蓄率甚至高于日本高峰时期的水平,加上拥有足够收入的人士每年以数百万计增长,这都将促使中国的保险业高速增长。
在中国目前13亿人口当中,已经购买保险的不足4%,故中国的保险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谁是外资保险公司的客户
这份报告指出,外资保险公司的目标客户将是年收入高于6000美元的中产人群。
报告撰写者通过对部分外资、合资保险公司的高阶主管访谈发现,每份保单的保费每年至少需达人民币2500元或300美元,这些公司才能有利可图。能够负担这种保障程度的客户一般比较富裕,因为他们还需支付家庭、房产和教育开支。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中国的中产阶级是指年收入达人民币60000—500000元(7200—60400美元)的家庭,他们目前占全国人口的5%。据预测,中国的中产阶级在2020年将会增加至全国人口的45%。
该报告描述,外资、合资保险公司的目标准客户为:25至50岁;企业主管或行政人员薪酬水准的受薪人士,有家庭负担;保单的每年保费至少为300美元;居住于上海、北京或深圳等较大型和富裕城市;年收入高于6000美元。怎样从价格战中突围而出
报告显示,对许多保险公司来说,保费增长仍然是衡量成功的最佳标准。一些被访的高阶主管认为,抢占市场占有率的思维对利润构成了严重损害。由于逾20家新的内地保险公司近期获监管机关批准成立,加上当局进一步放宽定价限制,报告预期,价格战将会更为激烈。
怎样才能从价格战中突围而出。报告建议,新进的保险公司首先应该努力建立客户基础,其后再解决盈利的问题。
保险产品的分销方式也会对价格和盈利产生重要影响。保险公司应根据保险产品本身选择适当的分销方式。较昂贵和复杂的保险产品应由经验丰富的代理人员负责销售,因为他们比普通银行职员更能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业务关系。因此,通过保险代理进行销售的利润可高达8%,而银行保险的利润则只在3.5%或以下。外资产险致胜之道
报告认为,中国市场为产险公司提供了很多发展机会。无论是在工商业、农业、交通运输业,以至高速增长的高档消费品业等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他们发展业务的空间。
对于外资产险公司来说,可通过下列两个主要途径拓展产险业务:以希望进军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为目标客户,或冒较大的风险在新的领域开发业务。
报告指出,与国内大型企业争夺本地市场从来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外资保险公司发现很多开始进军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如能源企业)都希望与它们合作,从而学习它们的国际专业经验和议价能力。
外资产险公司通过跟随跨国公司客户进入中国,在中国市场取得骄人的成绩。它们有些甚至与在其他国家经营业务一样,很快便取得收支平衡。然而,中国的真正增长来自国内业务,故外资必须考虑他们是否拥有足够资金和耐心在中国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并与规模较小但有潜质成为跨国集团的企业客户建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