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若有兴致读此拙文不妨先做个实验,请您抓住自个儿的头发把自个儿提起来。成吗?肯定不成。因为您的手劲再大也是内力——内力不可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从小,老师一定向您讲过这个力学常识,但您不一定做过“自提”的实验。我不教物理,本专栏也不讨论力学常识,只是上周有两宗政治新闻所折射的现象,与其用政治学理论做解读,不如用力学常识分析评判更一目了然,且不失生动形象,外加有趣。
事件一,安徽省有个并不富裕的地级市,市委、市府新办公大楼落成,市委书记、市长每人独占6间装潢精致的办公室,提前进入了“豪华办公”阶段。
现如今,有些个揭丑的新闻常被有权的“丑”者指斥为“假新闻”;揭丑记者为此吃苦头,甚至丢饭碗的事时有耳闻。好在书记、市长“豪华办公”的事由新华社电讯稿抖出来,权威性和可信度一般不成问题——新华社记者把关意识高着哩!
上头一号召,底下“闻鸡起舞”——各地官员都强调要把所辖地建成节约型社会。想必提前享受“豪华办公”的书记、市长也是如此要求他们治下的老百姓的。
事件二,河北省有个地级市,最近搞政改响动不小,其中一项叫梳理、明确、公开市长和副市长权限。梳理下来,市长本人可以拥有100多项行政权力。其它6个副市长根据各自分工,则相应明确或“上收”了大小几十项行政权力不等。
这宗被称作“改革举动”的事系由《中国青年报》率先报道,鉴于这张报纸的“风骨”和追求公信力数十年不遗余力,这事也不大可能是假的。
一个地级市市长有100多项权力,且项项有法律(法规)依据,这很好。所以呢,各类媒体在转载这则报道时纷纷予以称赞,视为依法治市的一个新亮点。
我不是个爱挑刺儿的人,对人对事,我的理想主义情结通常要大于现实主义情结。可读罢上述两宗新闻,我首先想到的却是内力不可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个现实主义的真理。
从哲学上讲,制度是物态的东西,权力亦是物态的,既不能同体自授,也不可能实现同体制衡,否则必矛盾百出而腐败丛生。
书记、市长号召百姓讲节约从每个家庭做起,那么谁来监督书记、市长享受“豪华办公”的待遇?自北京市公务员人均用电量乃是百姓19倍被捅上报纸后,有些个城市正着手制定政府节约规章。有自我约束意识要肯定,但终究还是“自律思维”不是?
其实百姓用电、用水无需官员操心,自个儿花钱自个儿心痛。政府花钱倒绝不能依赖官员自律。上级要求下级自律的事古今多了去,就说管住官员的嘴,中央先后百多个文件口气严厉,自律者知多少?由纳税人血汗装潢起来的“豪华办公”能靠自律减少吗?
会晤场地窄小——通过荧屏人们常见外国元首在官邸(譬如伦敦唐宁街首相府)会见中国领导人,是人家国贫民穷吗?那是铁娘子、布莱尔之辈花钱得接受纳税人监督,不敢奢侈——害怕丢选票呀!
还有那个公开100多项市长权力当然好,可公开权力事项与确保市长不敢滥用权力是两码子事,最多是改革的“皮毛”。谁来制衡市长?喊了许多年,大伙儿说是不是仍以同体制衡为主呀?
越写越“累”,越“自作多情”,到此打住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