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加入WTO以后,产险市场将形成中资、外资同场竞技的态势。中资产险公司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彻底摒弃片面追求保费规模和发展速度、忽视业务质量和经营效益等粗放型经营方式,牢固树立以效益为中心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下决心解决结构性矛盾,促进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中资产险公司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险种结构、时间结构、区域结构不合理。产险公司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调整产业结构,一是调整险种结构,实现结构优化和险种升级;二是调整时间结构,实现业务匀速发展;三是调整区域结构,实现城乡业务平衡发展。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资产险公司片面追求保费规模和发展速度,忽视业务质量和经营效益,险种结构、时间结构、区域结构不尽合理。这种结构性矛盾既严重弱化了中资产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又严重弱化了其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永续经营能力。目前,我国保险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产险市场将形成中资、外资同场竞技的白热化竞争态势。中资产险公司必须彻底摒弃粗放型经营方式,牢固树立以效益为中心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方针,在加快业务扩张的同时,下决心对结构性矛盾进行战略性调整,促进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中资产险公司结构性矛盾的主要表现 1.险种结构不合理。就所有险种而言,存在传统险种所占比例大、分散型险种所占比例小的问题,车辆险、企财险、货运险等传统“老三险”保费占中资产险公司保费的 80%以上,特别是车辆险占比将近60%,有的甚至更高;而家财险、责任险、工程险、保证险等分散型险种占比不到20%;就每一个险种而言,也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如车辆险中,主险保费占比高,附加险保费占比严重偏低;营运车保费占比高,非营运车保费占比低;汽车险保费占比高,摩托车、拖拉机等险种保费占比严重偏低。而且,所有中资产险公司险种结构大体相同,雷同率高达90%。这种严重失衡的业务结构,既远远落后于我国保险市场的需求变化,不利于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险需求,也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车险条款费率的全面放开,以及行业统保、政府和大企业保险招投标的不断增多,财产保险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经营风险越来越大。比较而言,外资产险公司的优势则集中在责任险、保证险和信用险上,而且发展得相当成熟。根据我国政府入世承诺, 2003年底将取消财产保险公司的地域限制,外资产险公司进入我国后,必然会发挥其优势,以其之长攻我之短,抢占责任险、保证险和信用险市场,从而对中资产险公司构成严重挑战。 2.时间结构不合理。就是保费进度与时间进度不一致。长期以来,中资产险公司为了促进业务发展,习惯于开展“开门红”、“双过半”、“金秋杯”、“满堂红”等传统的劳动竞赛,这些阶段性竞赛为业务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使不少基层公司养成了平时不努力,到时一把抓的陋习。其结果是考核的关键时点一过,业务发展速度就一下子跌入低谷,人为造成了业务发展速度忽高忽低,而保费总量并没有增加的局面。而且收保费集中在这几个月,收回保费的风险也集中在这几个月,一旦这几个月经营有所失误,将给业务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和极大的被动,影响中资产险公司经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区域结构不合理。主要是农村和城市业务结构不合理。中心城市因为经济发达、保源丰富、业务集中,各家产险公司都把发展的着力点和物力、财力、人力重点投放在城市,城市已经成为中资产险公司业务竞争的制高点,也成为新成立的保险公司抢滩设点的首选地。而农村因为经济欠发达、保源分散、风险难控制,大都不愿发展或不敢发展这块业务。所以,从中资产险公司的业务构成来看,城市业务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村业务却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且呈不断萎缩之势。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例,该公司早在1982年就开办了农业保险,最红火的时候开办险种有 40多个,年保费收入最多时近8亿元,占其业务总量的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人保开始向商业性保险公司转轨,对农业险基本方针是收缩和调整。2002年中国人保的农业险保费收入仅为3.41亿元,只占公司业务总量的0.67%。如果所有中资产险公司都将有效资源投向同一个目标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既增加了经营成本,也降低了盈利空间。中国是农业大国,但我国的农业保险发展还相当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没有农村保险市场的有效开拓,中国保险市场永远是残缺的。 二、调整产业结构遵循的主要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原则。就是要根据市场行情,随时调整业务结构和发展战略。及时掌握已有险种的销售状况和客户的需求变化,对原有险种该改造的改造,该调整的调整,该停办的停办,该组合的优化组合,从而使旧险种换新颜,使那些没有市场生命力的产品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使那些效益滑坡的险种“枯木逢春”。要随行就市,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保险需求,占领新兴市场,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以增量调存量原则。调整业务结构必须以促进业务增长为前提,不能为了调整结构而不顾规模,不顾市场占有率,把风险大的业务不假思索地统统甩掉,要通过大力发展目前业务占比小但效益好的险种,把那些主动甩掉的没有效益业务的缺口补回来,做到“堤内损失堤外补”,使险种结构保持动态优化,业务保持稳定发展。不能因为保险标的存在风险就不去承保,而要认真研究控制风险的办法,减少保险标的的损失。通过以上措施,促进规模险种出效益,效益险种上规模,把业务做大做强做优。 3.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商业保险的本质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最终目的在于为客户提供保险服务。调整业务结构必须掌握一个度,既要考虑自身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过高的赔付率影响到稳健经营,也就不可能为保户提供更好的保险保障,最大限度地满足保户的根本利益。但过低的赔付率则会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影响险种的市场占有率,最终影响险种的生命力。对那些有经济效益的险种,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对那些没有经济效益的险种,则要采取谨慎发展或限制发展的措施;对那些已经开发但暂时没有形成规模的产品,要着眼长远分析其发展潜力和社会影响力,采取措施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4.均衡发展原则。均衡发展既包括时间的均衡发展,也包括地域的均衡发展,这是合理分散风险,保持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业务集中在某一时段、某一领域,就如同把所有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实际上是一种潜在风险。时间的均衡发展要求业务发展不要集中在某一时段,而要合理安排,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保持业务的匀速发展。地域的均衡发展要求业务不要集中在某一领域,而要合理分布,既要巩固成熟的市场,又要下大气力开拓和培育新兴的市场,还要下决心调整萎缩的市场。 三、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方法 1.调整险种结构,实现结构优化和险种升级。一是改造或放弃长期亏损的险种,努力提高承保质量。如对易洪易涝地区的企财险、家财险实行划线承保,坚决抛弃长期在洪水水位线以下的企财险和家财险业务,而对在洪水水位线以上的企业财产和家庭财产提高承保条件;坚决丢掉长期亏损的营运车辆保险业务,或者提高其承保条件,确保车险经营在盈亏临界点以上。坚决制止汽车单保三责险、企业单保机损险等高风险业务,明确规定车辆保险只有达到一主两附以上才予以承保;企财险只有超过规定的保费后才能承保机损险。二是大力发展效益型险种,促进效益险种上规模。货运险、家财险、责任险等分散型险种经营效益一直比较好,必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组织经常性的劳动竞赛,促进分散型业务发展,以尽快形成规模,不断提高其在整个业务中的比重;车险中的附加险以及摩托车、拖拉机险赔付率一直比较低,必须大力发展,使之占整个车险业务比例达到30%以上。三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大力拓展创新型产品。中资产险公司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育一批优质、名牌险种。要抓住国有企业改制不断深化,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加快个体、私营企业保险业务的发展;根据我国法律不断健全和人民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人们对责任保险需求越来越大的实际,大力发展各种责任险;根据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财产在整个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的实际,积极开拓城市、农村家财险市场,促进家财险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抓住产险公司准入“两险”市场的新机遇,积极开发新险种,推广组合型产品,大力发展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增强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和发展后劲。四是建立以利润为主的经营目标考核机制,彻底改变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和以“保费论英雄”的传统考核方式,为基层公司调整业务结构创造宽松的环境,留有更大的空间。基层公司一旦没有保费任务压力,经营自由度就大大增强了,对那些可保可不保的业务、承保后没有利润或必然亏损的业务,就可以提高承保条件或选择不保,实现由速度型经营模式向效益型经营模式转变。五是实行分险种考核。对每一险种的保费、利润进行单独考核,通过政策杠杆和指标体系来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基层公司只管规模不顾险种、只看总量不看结构的状况,赋予各级公司管理人员优化结构的责任。 2.调整时间结构,实现业务匀速发展。调整时间结构,关键是发挥好考核的导向作用。一是在考核时段上,改按季度考核为按月考核。通过缩短考核时段,引导基层公司始终绷紧业务发展这根弦,平时自觉发展业务,不把希望寄托在某一时点上,从而把过分集中在某一时点上的保费有意识地加以错开,避免业务大起大落,增速忽高忽低,实现业务的匀速发展。二是在考核指标上,将以统计数据为准改为以财务实收保费为准。从一些基层公司的表现看,利用统计数据做文章的还比较多,他们为了取得好的考核结果,不是去积极开拓新业务,而习惯于做数字游戏,把后阶段的续保业务提前签单,有的甚至是人有多大胆,应收保费数字就做多大,结果是统计保费数据上去了,荣誉得到了,奖金也拿到了,但实收保费却没有增长多少,没有真正发挥考核促进业务发展的作用。应收保费比例高,人为造成业务发展速度快的假象,但实际上公司付出的代价却很大,公司不仅要负担应收保费的税赋,而且要承担保险合同规定的义务,以后收回这些应收保费照样要花费人力、财力,特别是在保险期内没有发生事故,保险期一过,保户就有可能向保险公司要价,拖着不交保费,给公司经营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3.调整区域结构,实现城乡业务平衡发展。科学合理地调整区域结构,并不是要到处撒网、遍地开花,而是要看准市场,抓住商机,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各有侧重,实现战略转移和业务的均衡发展。在经济较发达的中心城市,要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形势和要求,大力开发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新产品,开辟业务新领域,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实现业务结构升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我国农村有9亿人口,国家已将“三农”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将给中资产险业开辟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镇人口剧增,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有一定的购买力。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要加大保险宣传力度,积极开拓这块极具潜力的“处女地”。我们经常讲的农村保险业务萎缩的问题,主要是指农村“两业”(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由于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给产险公司经营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加之展业难度大、单笔保费小,受利益的驱使,中资产险公司对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保险持谨慎发展态度。所以,近年来,虽然中资产险公司业务在大幅度增长,但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发展却在不断萎缩。虽然这样,农村的汽车、拖拉机、摩托车业务,农村家财险、责任险等业务却因其风险小、效益好,一直呈发展之势,已经受到了一些中资产险公司的重视,并迅速把触角延伸到了农村市场。中资产险公司可以通过建立业务代办机构、扩大宣传、开发设计适合农村推广的险种来发展农村保险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