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加快,向国际接轨己成必然,过去那种数量速度型的保险经营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质量效益型的保险经营模式成为趋势。国内各家财产保险公司纷纷调整经营策略,优化险种结构,把经济效益放到中心位置。 一、当前财产保险险种结构的特点和原因 当前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结构可分为三大块,一是运工险类,二是企财险类,三是分散性险种类。运工险类和企财险类为传统险种,分散性险种类主要是指家财险、货运险、责任险、建安险等险种。险种结构的特点是:传统险种大而不强,分散性险种强而不大。 1.传统险种所占比重较大,赔付率相对较高。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山东省聊城分公司为例,运工险和企财险保费收入所占比重为80%。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二者都是传统险种,人保公司经营多年,宣传力度大,保户易于接受保险保障,同时,两者都可以集中展业方式承保。但由于风险相对集中,赔付率相对较高。 2.分散性险种所占比重较小,赔付率相对较低。分散性险种由于大部分为新险种,宣传力度小,保户的保险意识相对较差,不愿参加保险,加上保险标的分散,业务人员展业承保难度大,故分散性险种所占比重仅为20%。但由于风险相对分散,赔付率相对较低。 3.传统险种市场占有率较高,展业费用率较高。运工险和企财险等传统险种经过多年的续保和挖潜,可保标的大部分已保足,市场占有率较高。但集中性承保引起了保险竞争的加剧,从而使传统险种的展业费用较高,并且保户对保险赔款的预期高,造成传统险种的赔付率也相对较高。 4.分散性险种市场潜力大,业务增长速度快。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国有企业改制、保险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交付保费出现困难,运工险、企财险等传统险种保费大幅度增长已不现实。但随着法律体系的逐渐健全,社会对责任险、建安险等分散性险种的需求却越来越大。分散性险种市场潜力很大,业务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二、财产保险险种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标准 险种结构优化的目标是避免保险风险,提高财产保险的经济效益。因此,优化险种结构具有以下标准: 1.稳定的业务增长率。险种结构的优化不是不要业务增长,相反,优化险种结构要以一定的业务增长为前提。理论上增长率应等于GDP增长率,但考虑到我国保险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故业务增长率应高于GDP增长率,定位于10—20%为宜。 2.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优化险种结构必须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特别是较高的效益险种的市场占有率。 3.适度的综合赔付率。综合赔付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优化险种结构要使综合赔付率保持适度。不能过高,过高会降低公司的经济效益;也不能过低,过低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也会影响险种的市场占有率。 4.较低的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直接进保险成本,营业费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济效益。优化险种结构要保持较低的营业费用率。 三、财产保险险种结构优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大力发展分散性险种,提高分散性险种的业务比重 分散性险种大都赔付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好,也是财产保险发展的方向,因此要大力发展分散性险种。通过分散性险种的增长,带动整个财产险业务的增长。一是大力发展雇主责任险,加大展业力度,使其尽快形成规模险种;二是积极发展城市家财险业务,采取多种展业手段。努力扩大其承保面;三是加大发展工程险的力度,搞好调查研究,做好展业宣传,使其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四是努力发展货运险,改变其规模小、发展滞后的状况。提高货运险的业务比重,增加财险的经济效益。 (二)限制和改造亏损险种,保持传统险种的相对稳定 限制和改造亏损险种。一是坚决抛弃农险的亏损险种,减少其业务比重;二是限制企财险附加承保机损险,只有企财险保费超过规定的数额后才能承保,同时规定较高的免赔额;三是对个体营运的机动车辆,禁止附加承保按责免赔险。 保持传统险种的相对稳定。优化险种结构并不是抛弃传统险种,而是保持传统险种的相对稳定,大力发展分散性险种业务,使传统险种的业务比重相对降低,保持财险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同时采取有力的措施,降低传统险种的赔付率.增加其经济效益。运工险方面,一是提高车辆的承保率,减少风险的逆选择;二是增加车险附加险的承保,提高车均保费;三是做到风险评估、验收承保,限制风险较大车辆的承保;四是实行招标维修和报价制度,降低运工险的赔付率。企财险方面,一是依帐承保,保全保足,增加保费收入;二是加强对非国有经济企财险的承保,完善其承保理赔办法,提高其业务比重;三是做好企财险的风险评估、验收承保,选择适当的保险费率;四是坚持查帐制度和依帐理赔,减少赔款中的水分。 (三)加强业务内部质量管理,增加财险的经济效益 加强财险业务的内部质量管理,不仅可以减少财险的营业费用,而且可以降低赔付率,增加财险经济效益,因此加强业务内部质量管理也是优化险种结构的重要途径。一是严格承保管理,提高承保质量。做好对保险标的的验险承保和风险评估工作,控制投保人逆选择,避免投保人可能发生的道德风险;严格执行保险条款的费率标准,禁止擅自降低承保条件,扩大承保范围。二是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指保险业务必须按要求通过固定的、标准化的程序,从而达到减少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保额分离,承保理赔标准化,实行核保核赔制度等。三是适应市场需求,改变承保方式:主要是由集中承保向分散性承保转变;由直销业务向营销业务转变;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等。四是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科学的分保机制;对巨额风险标的,必须经专家评估,并做好分保工作,避免发生赌博性的超出承保能力的承保。五是加强保险标的的管理,做好防灾防损工作。要加大防灾防损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建立保险业务人员防灾防损责任制,制订防灾预案,规范保险防灾工作,尽可能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提高财险业务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