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世给中资保险业带来了压力 1.入世带来竞争压力。双方的竞争是在综合实力差距较大的前提下进行的,对中资保险公司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压力逼迫中资公司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完善。而超常规,甚至是超出自身能力的发展,对我们的管理、人才、技术等多方面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入世后将造成部分人才流失。外资公司为尽快实现本土化经营,必定要吸引我国的各种人才,因此,中资公司将迟到人才流失的挑战,这将使本来保险人才就相对短缺的中资公司又增加了新的困难。 3.中资公司将不可避免地失去一部分市场。入世会给中资保险公司带来严竣的挑战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挑战并不意味着失败,中资公司在承认挑战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入世所带来的众多的机遇。 二、入世给中资保险公司带来机遇 1.有利于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外资公司为了吸引客户,提高其影响力,必将推出新的保险产品和新的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其结果将会刺激民众的保险需求,提高国民的保险意识,进一步激活保险市场,增大市场容量,扩大市场规模。此举将为中资保险公司的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有利于中资保险公司转换机制。在竞争压力面前,中资保险公司一定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体制改革的步伐。目前,我国的企业在用人机制、经营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某些弊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发挥,甚至存在着人才流失的隐患。因此,为了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增强企业活力,中资保险公司必须尽快建立灵活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用人机制、良性的激励机制。解决制约保险业发展的机制问题,对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会产生重大影响。 3.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国外保险公司在我国从事保险经营活动,使我们能近距离地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这对中资公司开阔经营思路,加深对保险经营内涵的理解,推动我国保险公司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和偿付能力,树立保险公司的品牌形象都将产生很大影响,将促进中资公司全方位的提升。 4.有利于改善经营环境。入世就意味着我国彻底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防范外来的金融危机可能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保险监管部门必定要加强对保险市场的监管,建立和完善各种配套的法律法规,实现规章制度标准化,制定完备的保险政策,保证保险业在政府的监管下,依法、有序、快速地发展。为保险业创造健康、公平、宽松的发展环境,有利于中资保险公司迅速走向成熟。 三、中贸保险公司的优势 一是网络优势。 中资保险公司已经拥有庞大的网络机构,经营区域几乎遍及全国各地,业务员广泛地深入到市场中去,在客户中已有一定的知名度。由于我国民众的保险意识薄弱,在现阶段,为了使客户能接受保险这样的无形产品,通过业务员面对面地向客户宣传、介绍、推销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外资保险公司而言,他们要想建立起经营网络,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中资保险公司可以利用既有优势,在外资公司尚未进入之前,通过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培养客户对中资保险公司忠诚度和信任度,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二是文化优势。 中资保险公司对我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非常熟悉,在业务推动过程中能够运用始当的方法和手段,实现预期的目的。对于外资保险公司来讲,他们必须要首先了解我国客户的情况,努力实现本土化经营,完全融入到我国的保险市场中来。但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是无形的,在交往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形成障碍。与其相比较,中资公司的文化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而深藏于国民之心的民族情结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 三是客户优势。 中资公司都已拥有了数量可观的客户。先入为主是中国人的一种心理特征,也能转换成对中资公司有利的条件。只要我们注重客户服务工作,外资公司与我们争夺客户显然要困难得多。 四是营销队伍优势。 中资公司目前拥有的营销队伍是外资公司在短时间内无法企及的。尽管他们会想方设法挖我们的墙角,但是,这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资公司营销队伍的存在就意味着客户的稳定,客户的稳定也就有可能把我们的服务向客户周围的人延伸,以增加客户数量。 五是后发优势。 国外保险公司拥有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经营经验。我国保险业虽然起步的时间晚,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和成本,还可少走弯路。在这方面,我国很多行业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中国的保险从业人员一定能够向其他行业一样,发挥我们中华民族聪明、勤奋、虚心好学的特点,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用后发优势,迅速提高我国保险公司的实力,尽快实现民族保险业的腾飞。 由于上述优势的存在,我们对入世以后的挑战应该充满信心,同时,要充分利用入世后的保护期,加快发展,增强实力。 我国在入世谈判过程中,对保险市场的开放问题做出一些承诺。概括起来主要是合资公司的外方比例问题;外资公司开设时间问题;外资公司经营地域及开放时间问题;业务范围等几方面问题。从时间上来看,入世以后还有三年的保护期,在有的方面最多还有五年的时间。 四、在入世后三到五年保护期内,要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加强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的建设 1.增加中资公司数量,扩大市场主体规模 目前,我国仅有八家全国性保险公司,从总数量上看无法与外资公司构成均衡的态势。因此,建议保险监管部门有意识地促进新的中资保险公司问世。在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投资主体等方面采取灵活政策。只要有能力对其监管,不妨使保险公司的构成百花齐放。中资公司的数量增加对总体监管和中资保险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转变经营观念,适应入世要求 我国入世以后,企业的经营行为就应该遵守国际惯例,保险公司同样不能例外。这就要求中资公司必须学习掌握国际惯例,尤其是与WTO相关联的部分,并且要按照入世的要求办事。否则,我们就会遇到很多困难。 3.做好形象宣传工作,打造中资保险品牌 我国的保险事业起步时间比较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保险雪中送炭功能的机会不是很多,对保险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受传统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广大民众的保险意识比较薄弱。另外,由于我国保险事业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更让人们对保险产生了种种疑惑和误解,影响了保险事业的发展,使得本来就比较脆弱的保险形象又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对于保险事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中资保险公司必须在树立保险形象方面下大力气,加大保险正面宣传的力度,对保险纠纷迅速做出反应,妥善处理。 4.提高员工素质,加速人才培养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而人才的培养,人才梯队的建设是每个企业不容忽视的任务。就保险公司而言,培养人才的任务尤为艰巨。我们不仅要培养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也要造就一大批高水平、高产能的销售人才。 在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解决好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消除干部终身制,破除论资排辈观念,使能者上,庸者下,为有真才实学者营造出脱颖而出的机制,给真正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和激励机制,使人才的收入与其所付出的劳动相匹配。在关键岗位和关键部门要用市场价格的概念来确定分配制度,彻底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重奖英才、高薪留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办法,培养一支后备队伍,强劲发展后劲,使人才既能培养得出,又能保留得住。 在销售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使营销人员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更要在掌握专业技能,提高知识水平方面下功夫。初期的保险市场,营销人员只要肯于付出辛苦,多拜访客户就一定能有不俗的成绩,而今,随着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客户对保险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在非传统保险产品问世以后,保险的理财功能逐步体现出来,这就需要营销人员掌握相关的金融知识和各种投资理财的手段,才能给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这不仅是保险公司扩大业务规模的需要,也是提高整个保险行业服务水平的需要。我们必须着手提高营销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改变保险从业人员的形象,进而提高保险行业的综合实力。 5.培养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所谓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它包括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生产制造能力、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等要素。 保险公司在培养核心竞争能力方面应该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创新等方面做好工作。 在风险控制方面,应该掌控好风险的源头。在产品开发方面,要加强技术投入,加强风险分析和经验数据管理,实行精算管理委员会专业管理,引入产品精算责任人制度等等。在偿付能力方面,要提高核保核赔质量、控制费用支出、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投资回报等,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业务分保方面,要积极加强与国外再保险公司间的业务合作,通过分保,一方面降低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在制度化建设方面,要规范、细化工作流程,加大对核保核赔人员的专业培训,实行定期的考核制度、聘任制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在内控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明确责任。在企业创新方面,要做好六个创新: (1)理念创新。一是要国际化。只有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拥有不断创新的理念以及具备一个较高综合素质的领导集体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二是要有市场观。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长期优势即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地、全方位地进行理念创新,以提高公司的市场应变能力、反应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2)组织创新。这是一个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技术的变迁和市场的变化,调整企业组织架构、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的过程。组织创新的关键在于能够打破陈规陋习、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和改变分工合作、分配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对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3)产品创新。产品创新不仅能满足客户的保险需求,还能积极推动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就是产品的差异化。产品创新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极大的潜力。 (4)技术创新。这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进则退的过程。技术创新的前提就是首先要保证技术过硬,在此基础之上的创新才是有生命力的。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可扩大市场占有率,扩大客户量,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需求。 (5)制度创新。只有制度创新,才能增强企业自身的应变能力,是提高生产力、强化效益的核心。制度创新包括明确各个层级、各个岗位的角色与责任,建立健全的规划及管控系统,建立顺畅的工作流程和组织技能,使决策需要更加贴近市场。 (6)服务创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客户服务也是生产力。服务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服务渠道多样化。加入WTO后,市场上的竞争要求提供给客户的是综合的金融服务,不能被动地适应客户的需求,而应通过预测市场发展方向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主动地丰富销售和服务渠道。如社区服务、网络服务、门店服务等。二是服务手段现代化。目前的寿险市场要求各家公司在服务手段上进行更新,要能建立统一的、能提供各种服务资讯的客户综合资料库,通过为客户提供理财的专业化咨询服务,进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保险销售服务。三是客户服务规范化。以规范化的服务建立统一的公司品牌形象。 入世是我们期盼多年的心愿,入世后就意味着我们完全加入到国际经济循环中去,这为发展中资保险事业,使之有机会在本土实行国际化提供了机遇。既然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学会共同发展,提高国际竞争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国际惯例,了解国际市场动态,悉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作为保险公司,我们应该结合行业特点,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保持足够的偿付能力,提高信用等级,为广大客户提供满意的回报,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增强我们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