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现在的学习力就是未来的竞争力!玉米田保险学习网为您的成长加油!
网上视频学习
网上音频学习
保险增员秘诀
保险行销秘诀
个人成长秘诀
保险管理秘诀
保险培训秘诀
会员下载频道
客户服务频道
经纪财产频道
保险聚焦频道
保险知识世界
展业服务产品
玉米田开心地
精英会员门店
保险精英论坛
新闻中心 首页
强 力 搜 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阅 读 排 行
优 秀 广 告
会员免费门店申请
网上视频学习
玉米田电子书
推 荐 阅 读
合 作 网 站
 现在位置:首页 -> 保险热门话题
论我国西部地区保险市场的开拓
作者:不详 来源:网上收集 更新日期: 阅读次数:
文字 〖字体: 〗 双击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一、西部保险市场的现状概览

(一)保险市场尚未形成,市场主体有待培育。与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保险市场才刚刚起步。主要表现在:第一,市场主体少,缺乏竞争。目前,在西部地区开办业务的保险公司主要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以及新疆兵团保险公司等少数几家中资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覆盖面及业务范围都比较狭窄,供给主体不多,供给结构失衡;第二,投保对象以城市居民为主。目前西部地区投保对象主要是城市的高收入家庭、部分工薪阶层,广大农村地区大多数还处于空白状态;第三,保险中介市场尚未形成。与我国保险中介市场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中介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第四,保险密度及保险深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保险人管理水平低,经营观念陈旧。由于西部保险市场主体规模尚未形成,竞争机制难以发挥,保险公司管理仍停留于一般层次;制度不健全,行业不规范,展业、承保、核保及理赔缺乏科学性,企业内控制度缺位,财务及资金使用单一低效,办事效率不高,经营理念模糊不清。表现在保险人观念上,短期行为倾向明显,承保和公司经营缺乏清晰的远期规划;营销队伍素质低,营销人员缺乏必要的、系统的保险专业知识培训,重技巧、轻专业的倾向十分突出,在营销过程中,只重销售,对保险本质及功效宣传不足。

(三)投保人消费观念不成熟,保险意识滞后。主要表现在:宁愿储蓄,不愿购买保险;居民的风险意识普遍较低,从风险意识上升到保险意识的人更少,真正购买保险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将保险作为一种投资方式,重投资回报,轻保险保障;在边远及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保险的认知程度处于启蒙和拓荒阶段。

二、影响西部保险市场发展的因素

(一)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

我国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近20年的改革开放,生产力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然而,地区间生产力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东强西弱、东高西低的生产力结构和经济发展结构。“二元经济”现状导致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居民保险意识仍然十分低下,保险观念及保险行为严重滞后。落后的生产力决定了西部收入的低水平,低收入决定了消费结构的低层次,进而影响了居民的观念和意识水平。

(二)西部特有的地域文化背景

西部地区处于内陆地带,信息、交通、文化都比较落后,人们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小,与外界的接触机会不多,多民族、多文化、多种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交织是西部的一个突出特征。小农经济思想明显;“内陆意识”、“盆地意识”和“山地封闭意识”相当浓厚;社会经济文化转型期较长。“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工作靠国家”的风险保障观念根深蒂固。这种西部特有的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惯性,使得真正商业意义上的风险意识难以形成。商业保险意识缺乏和观念的刚性特征阻碍了西部商业保险行为的迅速提高,从而使人们在商业保险面前裹足不前。

(三)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配置政策

我国区域经济配置和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自东向西,其特征是梯度发展。即首先加大东部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开发力度,利用东部的经济技术和经验逐级向西部推进,这种战略思路总体上是可取的。但是,以产业政策为导向的区域经济配置,存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利益关系上的矛盾,实际操作中很难三者兼顾,要么过于偏重区域优势的比较性,忽视动态性;要么过于偏重区域经济配置的效益性而忽视综合性、整体性和均衡性,从而导致区际利益分配不合理,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合理化。反映在保险业上,东部配置的保险市场主体多于西部,引进外资保险公司或中外合资公司优先安排在东部地区,保险教育、科研及中外合作项目等也主要在东部地区(当然这与东部经济实力有关),加剧了东、中、西三大区域保险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西部保险市场的发展。尽管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战赂转移”,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东西差距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

(四)商业保险自身存在的问题

保险商品盲目开发,设计不对“口味”。当前,保险公司开发产品的过程中调查研究不够,存在盲目倾向。要么设计不够科学合理,要么消费对象模糊,缺乏针对性。各公司险种大同小异,缺乏特色。

同时,保险公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制度尚待健全。当前,保险公司的突出问题是服务质量问题,其表现在:中介人队伍新,行为缺乏必要的规范,素质不高,短期行为较明显,只图收取保费,忽视保险服务,造成公众对保险的怀疑和不信任。同时,保险公司内勤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出险索赔难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本来就十分幼稚的西部保险意识和保险行为更加滞后,丧失了保险业发展的基础。

(五)教育不发达,保险教育严重滞后

教育水平低,保险教育落后是西部保险市场滞后的重要原因。在广大西部,除个别高等院校开设有保险专业外,其余各院校保险教育还处于空白阶段,与东部地区相比,保险教育规模小,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方式单一,影响了保险知识的普及,限制了居民对保险商品的接受能力。除此之外,保险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体系尚未形成。

三、西部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西部保险教育体系,提高西部保险意识水平

1.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培养保险专门人才。结合西部人力资源的具体情况,我国西部地区应选择学校培养为主体,校企合作及企业培训等相结合的保险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在有条件的高校创设保险学专业,通过全日制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地方学历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方式,培养适应西部新时期保险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改变西部保险教育结构严重失沥现象。第二,将《保险学基础》课程纳入高校财经专业必修课计划,借此扫除当代大学生“保险盲”现象,并通过他们传播保险知识,为逐步实现西部保险人才本地化创造条件。第三,加大对在职保险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2.成立专门机构,组织编写针对西部居民层次、适合西部居民需求的保险知识读物。针对西部农村人口多,人口素质较低,文化程度不高的现状,保险教育的重点应逐步从大城市转向中、小城市及农村。按照“抓住重点、循序渐进、影响一片”的思路,加大对保险知识的教育普及力度。国家有关部门应在资金安排、保险教育的项目及有关活动上尽可能向西部倾斜,从外部扩大保险对居民的影响,迅速提高西部居民保险知识水平。

3.利用保险公司组织网络、营销网络及人际关系网络宣传保险知识。多年来,保险公司在组织、营销及人际关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网络优势,保险营销人员和中介人员应转变经营观念,把推销保险商品与树立公司形象结合起来;把业务与宣传、介绍保险商品结合起来;把推销保单与普及保险知识结合起来,真正成为百姓与保险知识的桥梁和纽带。做到结识一人,宣传一人,并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调动、激发居民对保险的热情、兴趣和爱好,使居民变被动接受保险知识为主动了解、学习保险知识,提高西部全社会的保险意识水平,使保险行为逐步成为西部居民及社会的自觉行为。

4.充分利用大众媒体优势和现代信息工具宣传保险知识。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具有覆盖面广,影响人群多,老少皆宜等优势。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保险知识推广计划,并借助这些媒体宣传保险知识,介绍保险商品。同时,在居民往来频繁场所,如银行、邮局等地设立专门窗口,进行保险知识和投保行为的咨询活动,扩大保险在广大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影响。与此同时,加大保险顾问业的发展力度,为保险知识的推广、普及创造条件。力争在三、五年内消除西部居民保险意识滞后状况,把西部居民保险意识和保险行为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努力塑造现代保险公司形象,促进西部保险市场发展

保险公司形象是公司内、外部公众对保险公司的全部看法、评价、要求和标准的总和。保险公司应注重自己的产品设计、包装、广告设计、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及信用,尤其应注重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企业信誉等内在形象的塑造。把人的形象与物的形象结合起来,把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统一起来,正确处理静态形象与动态形象的关系,既强调整体形象的作用,同时应注意个体形象的市场效应。通过良好的公司形象塑造,将保险公司产品鲜明的展示在社会公众及消费者面前,加深社会公众对保险商品的了解,从而创造良好的保险商品消费观念。使保险公司得到社会公众的肯定和支持,赢得西部广大居民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好感。通过公司形象这种非正式行为规范及文化微妙性的暗示,进一步形成社会整体对保险的共识,并由此影响西部地区公众的保险行为,为西部保险市场发展创造社会条件。

(三)筑巢引风,招贤纳士

人才是西部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公司增强竞争能力,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可以肯定,随着“入世”的日益临近,保险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西部保险市场不具备人才吸入优势,西部保险公司应转变用人观念,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建立、完善人才激励和成长机制,在努力留住人才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招贤纳士,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培养力度。与此同时,根据人才东流的现实,国家应对西部保险公司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优惠政策和信息服务,鼓励东部人才加入西部保险市场发展行业,促进西部保险业的大发展,使我国保险业从整体上增强应对“入世”挑战的能力。

(四)加大西部开放、开发力度,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的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是保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保险业的发展必须以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坚强后盾。借国家实施西部十省大开发战略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调整西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尤其应加大西部社会资源的开发,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增长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西部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基础的日益增强,必然诱发西部社会文化、意识和观念的变化,西部的大开发,必然会带来西部思想的大解放,消除“盆地意识”和“内陆意识”,树立开放意识和发展意识,使西部居民保险意识和保险行为随经济的发展逐步有所增强。

(五)改革保险宏观监管体系

1.根据全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针对不同区域保险业发展进程实施区域监管,改变目前监管上一刀切的现状,在新公司批准及分支机构设置上优先考虑西部保险市场。使西部各保险公司根据不同保险需求推出符合地情、民意的保险产品。

2.国家应给予西部保险公司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特别应支持西部保险公司开展农村保险业务。凡是在西部设立保险公司均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并在财税及保险资金运用政策方面向西部倾斜,适当放宽西部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方面的监管尺度,允许一定比例资金购买效益好的企业债券,减轻保险公司的负担,增强保险公司实力,同时为西部保险业发展创造条件。

3.对现行的保险法规作适当的修改,明确东、西部保险业可使用各自的条款。1995年以来,我国保险市场及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保险法》中的许多规定,如资金运用、统一费率等已不适应保险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应及时加以修改、完善,使《保险法》真正成为宏观监管的依据,并从法律上规范西部保险市场行为,引导西部保险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4.在严格中介人审批、持证上岗和依法代理的前提下,对西部保险中介市场采取更加多样化、灵活性的管理方式,适当放宽西部地区个人代理人资格的认证条件,在代理人资格考试上可对西部实行单独考试的办法,以加快西部中介人队伍建设步伐。

(六)加强东、西部合作,扩大内外交流

本着起步晚、起点高的原则,西部保险市场的发展应该将规模、速度、效益统一起来,走效益型发展道路。西部保险公司应积极主动加强与东部保险业界的合作,扩大与国外保险公司的广泛交流。学习并借鉴我国东部及国外保险业发展的经验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转变经营观念、服务观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增强保险技能,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推动西部保险市场发展。

 上篇文章: 论我国健康保险业的发展趋势

  下篇文章:论现行财产保险条款“双轨制”改革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问题咨询 | 合作代理 | 软件下载 | 注册帮助 | 汇款方式
  玉米田版权所有,受法律保护 粤ICP备05047055号
  Email:ymt@ymt-mdrt.com 电话:020-84588202 传真:020-34500159
  玉米田服务,只要您高兴
网络实名:玉米田 通用网址:保网  中文域名:www.保险网.com  域名:www.ymt-mdrt.comwww.bx365.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