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现在的学习力就是未来的竞争力!玉米田保险学习网为您的成长加油!
网上视频学习
网上音频学习
保险增员秘诀
保险行销秘诀
个人成长秘诀
保险管理秘诀
保险培训秘诀
会员下载频道
客户服务频道
经纪财产频道
保险聚焦频道
保险知识世界
展业服务产品
玉米田开心地
精英会员门店
保险精英论坛
新闻中心 首页
强 力 搜 索



标题 内容 作者


阅 读 排 行
优 秀 广 告
会员免费门店申请
网上视频学习
玉米田电子书
推 荐 阅 读
合 作 网 站
 现在位置:首页 -> 保险热门话题
我国保险业应对入世的措施——从上海保险市场开放的实践谈起
作者:不详 来源:网上收集 更新日期: 阅读次数:
文字 〖字体: 〗 双击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一、上海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近几年来上海保险业实现了快速发展。1999年,上海全年保险费收入达115.2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为34亿元,比上年增长4.1%;人寿险保费收入为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上海保险业1999年保费收入增长幅度超出GDP增幅,从而使上海保险深度与密度继续上升,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达到2.86%和866元,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值。同时,由于寿险增幅仍然高于产险,产寿险的比例结构继续向寿险倾斜,产寿险比已由1992年的68:32发展到29:71。

在保险业务持续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保险市场的开放在上海已日益体现。目前上海共有保险公司17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8家,外资及中外合资保险公司9家。从机构数量上,外资及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已超过中资保险公司,但在保险业务量上中资保险公司仍约占九成的市场份额,保险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新格局。

二、入世对上海保险业产生的主要影响

1.入世后我国将逐步开放保险市场,上海保险市场的主体和配套服务的保险代理公司、经纪公司、公估行等保险中介机构将不断增加。外资公司会利用其先进的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及雄厚的资本实力争夺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中资公司市场的占比将会逐步下降。

2.外资保险公司不断进入上海保险市场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将大多从本地聘用。外资公司优厚的待遇、灵活的分配机制、良好的培训条件和用人机制会吸引国内的保险人才,国内保险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的流失问题必将进一步突出。

3.当前国际金融保险业出现了重组、合并等趋势,已由过去的分业经营趋向综合经营。这样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和增强抗风险的能力,而我国金融保险业尚处在分业经营阶段,境外保险公司综合性的经营方式将对我国保险业目前的经营方式形成挑战。

4.外资公司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挑战。目前,国内除个别中资保险公司在办公自动化、业务处理、财务核算等方面采用了计算机网络化集中管理体制外,绝大部分公司仍然处于较落后状况,经营管理粗放,并潜藏着经营风险。这也将影响中资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

5.入世后,中资保险公司将与外资保险公司一起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外资保险公司实施的低费率策略将对中资保险公司构成威胁。国内过高的保险费率已严重削弱了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入世后将经受外资公司低费率的冲击,上海中资保险公司的平均利润率将会进一步下降。

6.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培育和发展期,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仍较窄,难以使中资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达到较高的水平。随着竞争的加剧,成本的上升,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益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三、上海保险业应对入世的措施

鉴于上述影响,根据上海保险市场和中资保险公司发展现状,本文认为,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上海保险业近几年来虽发展较快,但尚处于发展初期。因此保险业应从自身的努力着手,将中国入世带来的挑战,转化为培育保险市场、促进上海保险业“强身健体”的内在动力。按照市场规律运作,上海保险公司要提高参与竞争的能力,还应实现六个方面的“转变”,提高整体竞争力。

1.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中资保险机构突出的问题是现代企业经营机制的欠缺。从长远发展来看,中资保险公司要获得国内市场竞争的胜利,进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经营方式上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部分保险公司正在经历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粗放式经营、恶性竞争、违规作业等现象时有发生,那种不计成本、效益,重保费、轻管理的粗放经营方式如同慢性自杀。中资保险公司要提高综合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应加强内部管理,实现集约化经营,采取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健全内控机制,实现业务运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强化人才管理、业务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促进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2.实现经营管理者和员工队伍素质的转变。“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保险业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改革现有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建立灵活的激励约束机制,集中人才、技术、资金选取自己发展的定位和竞争策略。不提高保险公司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很难适应今后市场竞争,因此,要建立系统化、制度化的培训计划,造就一支既懂经营又善管理的跨世纪、高层次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同时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培养一支训练有素、勤奋进取的员工队伍,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保险业的科学技术含量,增强竞争力。目前,相当部分保险公司的经营仍停留在分支机构小而全的粗放型经营上,经营风险控制能力不强,科学技术的含量较低,与国外保险公司相比差距较大。先进的保险技术是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大科技投入,运用电子技术推进保险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提高保险业科技含量已是当务之急。

4.实现保险产品不断优化创新的转变。保险所提供的是一种特殊服务,也是一种特殊商品。其市场竞争必须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保险产品的开发,依靠产品本身的技术创新占领市场。目前我国保险险种的内容尚不丰富,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和居民多层次的需要。不断优化创新保险产品是保险业竞争策略的重要内容。应十分重视保险产品的开发工作,当前,尤其是开办与市民密切相关的保险产品,配合养老、医疗、住房等各项改革,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保障范围。

5.探索保险营销体制的改革,实现营销方式的转变。目前,保险公司的营销主要形式有自营和代理两种。近几年保险代理人及其业务发展较快。保险公司代理业务占自营业务的比重明显上升,已成为保险公司拓展市场的重要途径,随着经纪人公司的出现,营销方式将会又有新的变化。在与外资保险机构在许多方面还存在差距的情况下,中资保险机构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就是经营网络。当前应学习外资保险公司的营销技术和经验,根据上海的实际,不断探索营销体制的改革创新,加强对代理机构、代理人队伍的建设,提高网络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还要积极探索网上销售保险这一新的营销方式,不断推进保险营销方式的多元化。

6.转变观念,转换经营机制。要加快上海保险公司的改革,促进经营理念的革新,尽快建立既适应WTO运作机制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企业经营机制,特别是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生产要素流动等方面探索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不拘一格选用优秀人才。建立多元化的工资分配机制,积极探索工资分配市场化的办法,对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者,明确责任和义务,实行工资收入与年度工作目标和业绩挂钩,逐步推行年薪制。同时,应改进考核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催人奋进、助人成长的环境和氛围,留住人才、鼓励人才成长。

除了保险公司通过转变经营观念,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增强综合竞争力外,政府部门、保险监管部门在开放保险市场、监管工作重点,统一保险公司税赋以及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等方面也宜作进一步研究改进,为中外资保险公司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上篇文章: 我国保险市场退出保障机制的建设

  下篇文章:我国保险业做大做强的策略
 相关文章:
 
  • 保监会:我国保险保障基金规模达88亿元
  • 我国保险业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征求意见稿)出炉(3)
  • 我国保险业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征求意见稿)出炉(2)
  • 我国保险业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征求意见稿)出炉(1)
  • 我国保险业两大销售渠道遇阻 保险营销探求新突破
  • 我国保险电子商务发展面临新机遇 网上保险需求增加
  • 我国保险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 我国保险业基本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 魏迎宁称我国保险业呈现出“四新”发展局面
  • 我国保险法第二次修改将深刻影响保险业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问题咨询 | 合作代理 | 软件下载 | 注册帮助 | 汇款方式
      玉米田版权所有,受法律保护 粤ICP备05047055号
      Email:ymt@ymt-mdrt.com 电话:020-84588202 传真:020-34500159
      玉米田服务,只要您高兴
    网络实名:玉米田 通用网址:保网  中文域名:www.保险网.com  域名:www.ymt-mdrt.comwww.bx365.cn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