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及其逆转”,这一结构可以牵动其他结构并反映其他结构的变迁。 在过去一百年多年中,特别是过去二三十年中,短期金融与间接金融同长期金融与直接金融发展的不平行、不均衡的所谓“金融倾斜”(向前者倾斜、或者前者占有绝对的市场占有率)及其逆转(即后者的发展快于前者且后者的市场占有率逆转为接近或超过前者)是最为重大而深刻的金融结构变迁。这大体上反映了由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由以银行机构为主体的金融到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由以银行为主导主体的简单金融到以金融市场为主导主体的复杂金融,由以国别经济体为单元的相对封闭的国别金融到高度开放的高度流动性的真正全球性的全球金融的结构变迁。 一一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在传统上,在以银行为金融主导主体的条件下,金融的功能被简单地限定在单纯的中介功能,而在以金融市场为金融主导主体的条件下,在金融经济中,金融的功能得到不断丰富、扩展与提升,如资产重组、风险分散、资源配置和以高乘数效应为核心的对经济的极强杠杆效应等方面。 一一政策性金融的发展与其功能的凸显。政策性金融是商业性金融的对称,它在运行机制、业务特征与社会功能等方面与后者有很大的不同。它的产生是源于市场功能与机制的某些缺陷,及政府干预与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功能的深化,它的产生与发展已百年有余。政策性金融是市场性与行政性、金融与财政、有偿性与无偿性、宏观与微观、间接管理与直接管理的巧妙结合,而不是二者的简单加总。 政策性金融是商品经济发展而又不充分发展,市场机制的负效应开始显现的产物,突出表现在农业与基础设施领域,例如英国、美国及日本等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强化,进出口、农业、住房、中小企业等类政策性金融普遍发展,发展中国家配合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形成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主的配套的广泛发展的政策性金融体制。 政策性金融在弥补市场机制之不足,强化资源配置的经济与产业结钩调整及社会发展稳定方面表现了其一系列特有功能:即对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直接扶持与强力推进功能、逆市场性选择功能、对新兴产业高风险产业投资的倡导与诱导性功能、对商业性金融投资“以小搏大”的虹吸与扩张性功能、对商业性金融的补充与辅助性功能,以及提供一系列专业性服务与协调功能等。政策性金融一方面配合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目标的不同需要和侧重点,通过其特有的金融活动充当经济调节或管理手段的角色,弥补市场经济机制中的某些缺陷与不足,进而健全、完善与优化一国的宏观经济资源配置调节体系与功能;另一方面,又补充商业性金融机制与作用中的某些缺陷或不足,纠正商业性金融选择中的某些偏差,通过直接或间接(诱导商业性金融)的金融活动,健全、完善与优化一国金融资源配置调节体系与功能。进而实现一国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目标的均衡与两种配置机制的均衡,最终实现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协调、均衡、稳定发展与进步,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可持续发展。 政策性金融所具有的极强的经济金融功能和基本经济学金融学的涵义,对于金融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金融发展理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说,政策性金融的广泛发展和其特有的社会经济金融功能的凸显,是过去一个世纪以来金融的一大变迁。 一一金融的资源属性被揭示与认知。金融是一种资源,是一种战略性社会资源这一本质特征,并不是我们人为地赋予它的,也不是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强加给它的,只是最近才被人类发现、揭示与认知的。这是强调金融资源的客观性而非主观性。它原来这种资源属性是潜在的而非现实的,只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到知识经济金融经济阶段后才可能逐渐显现出来,进而被人揭示与认知。这就将金融从单纯的符号、服务、中介、工具、杠杆一类提升到人类社会一切资财之源的高度,提升到成为人类核心性资源、战略性资源的层面。 一一金融自由化与一定程度的工程化。金融自由化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潮流,最主要的是金融监管的和缓化,不必要的过时的过于严厉的强制性行政干预的取消或和缓,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广与程度更深,突出表现在利率的市场化和各种各样的金融创新得以涌现。这一趋势的后果与影响都是巨大的和有利有弊的。 金融的一定程度的工程化是金融在过去二三十年中的一个重大的事态发展,集中表现在金融商品、交易技术、定价与风险分散等方面的一定程度的数学模型和工程技术化。这一趋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和重要的,以至于有的人称金融工程学为21世纪的金融学。如果说金融的某种工程化是金融领域的一种深刻变化和历史性进步,以及在21世纪会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样讲,并不为过。但金融能否完全工程化、数学化、技术化一一即自然科学化?值得商榷。实践表明我们应当善用数学,但不能滥用数学;应善用工程技术,但不能滥用工程技术。金融的工程化与金融自由化一样,都是一把正负效应同时存在的“双刃剑”。例如:微观风险在分散或者转移的同时也提升着累积着宏观金融风险,这一点是应当强调的。此外,将金融的某种程度的工程化理想化高度完美化,自然科学化,同时又不断淡化它的人文哲学关怀关爱与社会科学本质,其后果将是令人忧虑的和危险的。 一一资本市场成为高度开放的、高度流动性的和真正的全球性市场。随着经济与金融的全球化自由化,传统的以国别或地域界限构筑的藩篱被拆除或打破,使传统上相对封闭的局部性资本市场,发展为高度开放的、高度流动性的和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资本市场。这是过去一百年来金融诸多变化中最为核心性的深刻变革,它的后果巨大影响深远。 限于篇幅,此处不可能展开论述,只从一个特定角度择其要素而言之:就是在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资本市场形成以后,使之在传统上是由一国主权当局之一的中央银行等核心金融资源配置主体的“垄断权力”被弱化,进而形成全球性国际金融资源配置主体,掌握全球性国际金融资源开发配置主导权主控权的国家,就可以凭借对金融资源的开发配置进而配置全球各国的其他资源;对于综合国力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则可能形成严重的“财富漏出效应”,此其一;考虑、观察、衡量、调整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率与金融效率时,必须既从国别更从全球的角度进行,此其二;金融风险与危机,危机的预警与解救,金融安全与主权,更应冲破传统以国别为限的思维定势与政策局限,而应从更广阔的全球范围来考虑与解决。“独善其身”已不可能,必须联动、互动、协调与合作;“肉烂了在锅里”的老话变成了“肉烂了在锅(国)外”;武侠小说中的“大搬运”与“小搬运”,通过金融资源与金融商品的高速流转而风雷电掣般地进行。 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在运动。除了变不变以外,都在变。因此,思想、观念、理论、政策与行动,都必须与时俱进! 一一金融的一定程度的和日益明显的虚拟化与独立化倾向。没有一定程度的虚拟,可以说就既没有现代经济,也没有现代金融;现代金融假如还像传统金融那样同实质经济保持相当高的关联度,甚而几乎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就功能而论仍是简单的中介功能的话,那就根本不会有现代金融及其功能的扩展与提升。 随着经济金融化的日益加深,以及资产证券化进程的加速,社会财富的存在形态发生了结构性的重要变化,财富的物质形态日趋淡化,财富或资产的虚拟化倾向日趋明显。 现代金融,一方面以其日益丰富和深化的功能和精巧的杠杆系统推动或促进实质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并在形式上(当然也不是不包含内容的形式,但已形式重于内容了)仍然继续维系着与实质经济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在内容上,即在各种形式的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和财富的聚集与集中速度等方面表现出与实质经济日趋明显的分离或背离的倾向,从而现代金融与实质经济的关联度正在一天天弱化,或者说现代金融有一定程度的但是日益加速的独立化倾向。现代金融比传统金融结构更复杂、辐射面更广、效率更高、运转或流动速度更快、联动互动性更强、风险也更大。 现代金融的相当程度的虚拟化或独立化倾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人类对这一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