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29日,中国保监会召开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国际研讨会。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冯晓增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在保险业发展的新时期,非寿险业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实现做大做强,必须把产品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产品创新视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要研究社会公众保险消费心理和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发有特色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冯晓增指出,要大力提倡产品创新,为财产险业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近年来保监会坚持市场化监管理念,将鼓励和支持创新放在重要地位,实施了财产保险公司条款费率事后备案制度,积极推动了财产保险公司产品创新。财产保险市场的产品创新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新局面,个性化车险产品层出不穷,新型产品开发和传统产品改造成绩斐然。目前11家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在市场上销售的个性化车险产品已达66个,在保监会备案的产险产品达676多件,是去年同期的2倍以上,产品覆盖了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等领域。 冯晓增指出,目前我国非寿险投资型保险存在着规模较小、风险高、产品单一、结构失衡、技术落后等问题,创新力度需进一步加强。而发展投资型保险产品可以推进非寿险保险产品的升级和转型,扩大非寿险资金的投资融资功能,改变传统产品保费中可投资运用的资金占比低的现状,打通保险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突破经济规模对非寿险业发展的限制,增加个人理财工具,提高非寿险业的社会渗透力和覆盖面,发挥好保险业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 冯晓增强调,大力发展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一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进行产品创新。以科学发展观统率产品创新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抢抓机遇、勇于创新,开发出更多的适合市场需求的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二是要大胆创新,开拓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市场。各财产险公司应深入调研,大胆创新,要有针对性地开发投资型产品,突出非寿险对财产及责任的保障功能,根据客户需要,尝试推出多险种组合产品。同时,财产险公司可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研发以人身意外保险为标的的投资型产品,通过产品创新推动新型非寿险产品的发展。三是要加强宣传,改善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的社会认知度。四是要加强产品创新,防范化解利率风险。各财险公司应根据市场变动情况,适时调整产品条款,减轻利率风险。同时,还应积极设计浮动利率的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使长期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产品满期收益率不会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发生剧烈变化,消除利率风险,防止利率波动对保险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冲击。 冯晓增要求,各财险公司要拓宽思路,发展多种新型非寿险保险产品,增加投资者选择,加强研究国际新型非寿险产品市场发展的状况与趋势,不仅重视发展注重投资收益的投资型非寿险保险产品,还应该发展注重向投资者提供多样化和充分保险保障的储金性非寿险保险产品,满足消费者对新型非寿险产品的多样化选择,推动保险业的全面发展。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保险公司内控管理制度,确保公司内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要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监会将加强对新型非寿险保险产品的研究,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加强资金运用监管,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监管合作,完善新型非寿险保险产品的监管制度安排,建立有效的控制和防范风险体制,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在促进新型非寿险保险产品发展的同时,控制风险。 本次研讨会由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和国内外财产险公司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