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乘客走进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的候机大厅时会发现,这里各家保险公司的航意险柜台分设,乘客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保险品牌和产品,上海航意险模式给了各家保险公司同台竞技舞台,竞争也给上海航意险市场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再回过头来看本次首都机场航意险风波,由指定的一家保险公司独家在机场航站楼销售航意险产品以取代现存的航意险共保销售模式,由此招来了市场有关各方的质疑与批评,中美大都会取代现存航意险共保体的计划也因种种原因暂时搁浅。 首都机场欲独揽航意险销售权反映出的并非仅仅是简单的“垄断”问题,这场航意险波澜应引起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短期意外险是被称为保险“第三领域”中的一部分,新保险法允许产险公司进入该领域的初衷是希望更好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产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各自发挥自身的长处,促进短期意外险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产险公司进入“第三领域”一年多来,短期意外险市场上产品种类日趋丰富、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毋庸置疑,航意险已经越来越多地融进保险公司短期意外险产品的组合中。不过,多年来依旧是一成不变的航意险共保带来的一些问题也更令人关注。据了解,原来的共保体有6家,发展到目前已有19家,保险业开放步伐的加快,更多的外资保险进入中国,“共保”这个市场的产物会走向消亡吗?其实,共保的路还会走多远并不重要,市场发展有自己的规律,这只无形的手将推动着参与主体的发展必须走市场的轨迹,谁违背市场规律都将得到市场的惩罚。 不久前,记者了解到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已开始着手促进航意险由“共保”向“共管”过渡,旅客在购买与现在完全相同的航意险保单时,可在电脑旁的小键盘中自由选择19家保险公司中的任意一家进行投保。同时,目前京城共保体的19家成员公司也都在积极开发自己的航意险产品,希望通过自己的品牌和服务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不管是“共保”还是“共管”,只是形式上的,也只是暂时的。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任何一家保险公司如果想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都要以消费者为本,开发有自己公司特色的产品。不管是监管者还是竞争的参与者,大家共同营造一个良好有序的公平竞争的环境,才是市场发展的基石,也才能更好地鼓励保险公司以最优质产品和服务回报给消费者。本次首都机场航意险销售引起的波澜对我国航意险市场发展也将带来新的活力,因为在人们关注“垄断”,反对“垄断”的同时,竞争将悄悄地走进我们的市场,这将会对我国航意险市场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