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纺织品磋商四度未果的阴影笼罩下,中国美国商会和上海美国商会昨天发布的2005年白皮书———《美国企业在中国》显得意义非凡。这份反映在华美商对中国商业环境评价的报告显示,逾九成受访的美商会会员公司认为,中国过去两年中的改革有助在华美资企业的发展,并对今后五年的中国经济展望持乐观或谨慎乐观的态度。而近八成的受访会员公司则将中国列为最适合投资的三个目标国之一,并计划明年拓展在华业务。
昨日白皮书发布现场,上海美国商会会长彭士杰对中国的投资环境和经济前景颇具信心,“绝大多数会员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改善了美国公司的商业环境,我们逾九成的会员对今后五年中国经济展望持乐观或谨慎乐观态度。”
涉足各行业的约450名美商会成员参与了此次调查。在他们看来,中国不仅仅是对美国出口的平台,更是美国商品和服务出口增长的制高点。在肯定中国在经营、金融和商业条件上不断改善的同时,他们也指出,中国监管环境仍存在一些待改善之处,如缺乏明确性和透明度等。
此外,在华美商认为中国过去一年中在某些关键领域履行入世承诺的表现参差不齐。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在向外国公司开放汽车进口和保险业务上采取了有力措施,而在分销权、直销权上的承诺未能如期履行。据入世承诺,中国应在2004年11月11日前向外国公司授予完全的分销权,该权利被外商视为最能体现自由经营的指标之一。报告还称,中国在建筑行业法规上有诸多限制,许多对外资企业有重要影响的商业法规和流程依然缺乏透明度。
美国众达律师所合伙人BethBunnell特别指出,对已经或将要进军中国的美国企业而言,完全的分销权是真正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这方面的进展缓慢令美商们颇不满意。
另外,Bunnell昨日再度强调了一直被美方挂在嘴边的知识产权问题,她在肯定去年底我国颁布的有关知识产权问题新司法解释的同时,称盗版侵权行为在IT、娱乐、制药等行业中仍普遍存在。“逾七成的美国高科技企业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上的保护不力,不仅严重影响其在华的投资决策,而且还会延缓其在中国转移技术的速度。”
据悉,这份全面反映在华美商诉求的报告,将在第一时间上报给中美双方经贸官员和政府高层,为两国政府的决策作参考。目前,纺织品贸易上的僵持为中美经贸前景蒙上了阴影,这份传达积极信息的报告无疑将成为两国经贸的润滑剂。
作为亚洲成长最快的美国商会,上海美国商会的能量不容小觑。今年6月,该商会曾致函100名美国国会参议员以及众议院核心成员,敦促他们投票反对“以27.5%高关税迫人民币升值”的议案。
对于美国参议员舒默上月公布的“中国对海外投资设壁垒”的报告,熟谙美国国会的上海美商会总监郭嘉明指出,该报告大部分的观点并不成立,“和中国一样,美国政府在某些关键领域上也不能对外开放。但中国的开放程度远优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