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保险的方式,引导和帮助农民化解生产风险,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符合国际惯例、市场原则和农民期盼。从2004年到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还指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需要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
令人可喜的是,正是在农业保险这块虽然前景广阔、但却被视为“国际保险行业禁区”的领域中,在没有多少国内外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辽宁通过政府的支持引导和行业的热情参与,已探索了“政府补贴型”、“龙头企业牵头型”和“政府主导型”等三种农业保险运作模式,并开发和即将开发出以畜禽和水稻旱作等多种农产品为对象的农保产品。
辽宁在今年的保险工作中还提出,今年将全面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并鼓励商业性农业保险发展。因此,透过目前辽宁试点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分析农业保险的各种困难和发展思路,不但是辽宁农民增强抗拒生产风险能力的希望所在,更将为全国进一步探索和推进农业保险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农业保险给农民扩大生产撑起了“保护伞”
刚刚过完正月十五,年味儿还没散,辽阳市太子河区祁家镇唐庄子村农民胡乃彬便开始为大量购买鸡雏做准备。他告诉记者,他今年打算再多投入几千元,而目前村里像他这样有意扩大养殖规模的人绝不在少数,因为大家觉得现在有农业保险给农民作保障,养殖畜禽的风险小多了。同村农民李奎刚是去年辽阳市政府出资对农户畜禽给予保险补贴的第一批受益者。过去,他最担心的是家里养的奶牛出现疫情。去年,政府出资1.72万元为他家的42头奶牛全上了保险,解除了老李的后顾之忧。老李高兴地说:“以后我的奶牛有病有灾,保险公司就会给予补偿,再不用担惊受怕了,我可以大干一场。”
在辽阳市,现在因农业保险而忙碌的不只是农民。市财政局、市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市农委等政府部门和人保公司辽阳分公司从春节过后就开始为新的农业保险方案做计划。辽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筹备小组副组长高卉对记者说:“辽阳的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从去年初开始起步,保险范围仅包括畜禽,共为42个乡镇、125个村承保畜禽饲养专业户1970户,累计承担风险7952万元。截至2007年1月,人保公司辽阳分公司已向保户支付赔款133.4万元,综合赔付率66.7%。今年的农业保险将主要在三方面发生变化,一是将水稻旱作也纳入保险产品中,从而扩大农保规模,且保费由政府全额承担;二是政府在畜禽项目的保费补贴由去年的100%降低到60%,剩余40%由农户自己承担;三是人保公司辽阳分公司农业保险服务中心在春节前正式成立,中心将对辽阳市农业保险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策划和协调。同时,中心将为参保农户提供以简化流程、售后服务和方便理赔等为特点的一站式专业服务。”
记者在辽宁省保监局了解到,从2004年开始,国家加大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将发展农业保险作为保险业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试点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发展模式,陆续在阜新、铁岭和辽阳等地开展了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我省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的不断开展,保险机构对于农业保险业务的认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农业保险对保险机构业务发展的战略意义已经得到部分保险机构的认同。部分保险机构已经将农业保险作为其发展县域保险业务,实现经营战略调整的手段之一,并正在设计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农业保险产品,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联系,为开展相关农业保险业务做好准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避免了农民因灾致贫、返贫的问题,保证了农民的还贷能力,也有效保障了金融机构支农贷款的安全性,增强了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的信心。据了解,辽阳农业保险试点开展后,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预计向养殖户发放贷款的金额将比上年增长一倍。
三种农险试点模式渐次成熟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每年给中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靠天吃饭”的农民是最主要的受害者。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农业保险是国家惠农政策的有效实现途径,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和提高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发展农业保险有利于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业保险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从2004年到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还指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需要建立农业保险制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已试点过的农业保险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阜新农业保险试点模式。2004年,为支持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的经济转型工作,促进和保障当地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我省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开办了奶牛养殖保险试点。该项试点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由财政对参加奶牛养殖保险的养殖户提供保费补贴,保费补贴占总保费的40%;其次,针对养殖户保费支付能力有限的问题,由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保费贷款支持,养殖户可以选择自筹或贷款的方式支付剩余部分保费。应该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奶牛养殖保险发展很快。此种模式被称之为政府补贴型农业保险试点。但由于县政府财力有限,保费补贴政策缺乏持续性。
二是铁岭农业保险试点模式。2005年,在阜新奶牛养殖保险试点的基础上,根据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在当地烟草公司的积极要求下,铁岭地区开办了烟叶保险试点,我们称之为龙头企业牵头型农业保险试点。开办的烟叶保险主要承保雹灾风险,每亩由当地烟草公司补贴70%保费,其余30%由农户自己负担,当年赔付率192%。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损失的弥补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但保险机构经营该险种体现为较大幅度的亏损。
三是辽阳农业保险试点模式。通过几年的试点效应和广泛的社会宣传,各级政府对农业保险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背景下,2006年3月又成功开办了辽阳农业保险试点。该试点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政府对农业保险的风险认识得到极大提高,二是政府参与度得到极大提高,三是政府制定了农业保险发展的三年计划。因此,可称之为政府主导型农业保险试点。
综合农业保险试点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经验,省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发展农业保险应遵循农业保险统一组织、运作原则。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农业生产基本处于农民个体经营状态,是一种分散型的小规模生产。如果以分散的方式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既不能保证承保面,也会导致业务成本高的问题。我省农业保险试点的一个共同经验就是,农业保险业务的顺利开展必须有一个规模化的“组织者”,这个组织者或为政府或为有实力的龙头企业。通过统一的组织和运作,既可以保证承保面,又可以避免展业成本高的问题。
农业保险四大难题
对于农业保险发展的突出困难,省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主要可概括为四个。
一是缺乏农业保险支持政策体系的问题。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农业保险属于政策性业务,如果没有政府的配套制度支持,将不能得到有效发展。目前,我国并没有制定具体的、制度性的农业保险支持政策体系,所以,我省农业保险试点中所得到的政府支持政策仅仅是试点当地政府所提供的有限支持,而且,受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基层政府客观上无法为农业保险试点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
二是农民保费支付能力弱、保险意识差的问题。在我国,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保费支付能力较弱、加之对农业保险的认知不足,保险意识较差,导致对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在这样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下,我国农业保险缺乏发展的市场条件,即使政府或龙头企业提供部分保费补贴,仍无法充分调动农民的投保积极性。
三是业务成本较高和承保面较低的问题。在保险经营中往往会要求开办险种达到一定的承保数量或承保面,才能保证风险评估的有效性,从而有效控制风险。在农业保险试点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农业保险标的较为分散且保险额度较小,承保、理赔等业务成本都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受政策环境的影响,不会再以政府行政命令的方式为保险机构代办农业保险,而农民本身保险意识淡薄,缺乏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加之道德风险的客观存在,导致农业保险无法达到一定的承保数量或承保面,无法有效控制风险。
四是道德风险较高的问题。在农业保险的经营过程中,因为农业保险标的的特殊性,客观上使农业保险的理赔难度较大,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较多道德风险问题,在没有权威性部门认定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保险理赔纠纷,而且易于助长道德风险的产生。因此,在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要求包括保险机构、政府相关权威职能部门等在内的各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抑制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