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缘辽阔,每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不同,因此哪些作物应该被列为政策性保险应该由各个地方自己去规定,国家不应该一刀切。比如,小麦、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关乎粮食安全的,应该被纳入政策性保险的轨道。但是也有些地方,对粮食生产不感兴趣,比如在海南,当地非常重视香蕉的生产,几乎没有人种粮食;在山东一些县,大棚蔬菜发展得很好,这种蔬菜虽然利润很高,但是对当地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当地政府肯定愿意给他们提共农业保险补贴。这些情况都必须考虑到,国家在这方面没有办法规定得过细。
保险公司应成为政策性保险的主力军
主持人:应该说,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被提上了议程,那么这个保险究竟应该由谁来推进呢?现在人们讨论的比较多的有三种:政府主办并由政府经营模式、政府支持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政府支持下的合作社经营模式,哪一种更具备可操作性更符合我国国情呢?
庹国柱:根据我国实际,比较适宜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即在政府主导的框架下让商业保险公司唱主角。因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技术和人才是现成的,有的公司例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也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营和管理农业保险的经验,他们也有相当广泛的分销代办网络。只要政府的政策到位,扶持措施得力得当,让他们既有利又承担风险,在政策框架下充分发挥市场化操作的优势,成功的希望是很大的。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农村合作互助组织的作用。保险公司与2亿农户打交道时,最大的问题是交易费用过高和道德风险难以防范。在这两点上,互助组织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现阶段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是很高,风险分散的规模太小,专业知识也比较匮乏,而且许多组织都缺乏法人资格,很难开展保险业务。所以,他们还无法担当起主力军。
主持人:政策性保险必然要涉及到一个财政补贴的问题,这个补贴的比例怎么确定,补贴如何发放,这些问题都关乎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行的效果,在下一步的工作应如何尽快明确呢?
庹国柱:补贴的比例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还需要国家开展大量的调研工作,来进一步明确,这肯定是需要时间的。
补贴应如何发放下去,这涉及到一个管理的问题,这和刚才我们讨论的主力军的问题是有联带性的。如果我国实行的是政府主办并由政府经营的保险模式,可以把钱直接拨给保险公司,由他来研究风险,制定条款,并付诸实施;如果要推行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模式,就必须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政策研究管理机构,类似于美国的FCIC(农作物保险公司),主要做好六件事情:研究农业的风险有多大、各地农作物的风险有多大、设计保险单、管理政府补贴资金、实行农业再保险、管理大灾准备金。这件事情应该尽快提上议程。
总的来说,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不是一个理论问题,接下来的工作要点是怎样一步步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办法措施推进它付诸实施。更多具体的事项恐怕要等到《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出台后才能大范围铺开。
主持人:希望这一天能尽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