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沭阳县吴集镇农民胡政东拼西凑了几万元钱,办起了一个养猪场。不想一场瘟疫让他的猪死了一半,伤心的胡政一直“趴”了好几年。“今年我养了将近2000头猪,规模比四年前扩大了20倍,但现在我心里感觉比四年前踏实!”胡政感触地说。
短短四年时间,感觉大不相同。什么原因让胡政感觉心里踏实的呢?
“我们在全县大力推行农业保险工作,为‘三农’撑起了‘保护伞’,也给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沭阳县农险办副主任范学彬说出了原因。据他介绍,去年以来,中央加大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该县在配套资金压力显著增大的情况下,将农户交纳保费由25%下降到15%,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投保积极性和交费能力,稳步扩大了农业保险覆盖面。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达到了群众能接受、政府能承受、保险公司可操作的积极效果。”范学彬介绍说,有关数据表明,2007年以来,该县累计承保小麦417万亩、水稻407万亩、能繁母猪23万头。沭阳“三农”保险风险保障金已达19.4亿元,共向受灾农户赔付4016万元,收益农户16.76万户次。
农业保险推广后,农民生产消除了后顾之忧,经营创业的积极性空前爆发。一大批高效农业、种养大项目纷纷上马,规模总量明显扩大。据统计,去年该县新增高效农业种植面积12.1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4.12万亩;已经建成优质稻米基地102万亩,蔬菜基地23万亩,千亩以上连片设施蔬菜基地28个,猪、肉禽和蛋禽规模养殖场(户)合计达2280个。范学彬说:“今年我县农业发展形势好于去年,这里面,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功不可没!”
腾云飞是我市有名的种粮大户,他一个人就种了2000亩土地。“农业靠天吃饭,遇到灾害是常事,损失不可避免。”腾云飞总结这几年的种田经历时说,“有了农业保险,我们种地人的腰杆子就硬!”
腾云飞这话是有感而发。去年5月底,全市部分地区连续遭受了风灾、雨灾,沭阳也未能幸免。该县农险办紧急行动,逐步落实各项工作,成立核查小组到全县38个乡镇进行核查、理赔工作。最终,全县核实参保小麦受灾倒伏面积10.8万亩,核定赔付额达1080万元。
腾云飞也有120亩小麦减产。“当时看到一望无际的小麦倒伏,心疼得只想掉眼泪。”腾云飞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很激动,“没过几天,农险办就派人来了解受损情况,真没想到!”麦收后,腾云飞领到1.2万元赔偿。
与种植业相比,投资密度大的养殖业参加保险的好处似乎更加明显。农险办不但协调保险公司赔偿投保人的经济损失,而且还能根据项目特点,邀请专家帮助投保人提高生产技术,增加效益。
章集银丰养殖有限公司是该县第一家参加高效农业保险的公司,因其购进苗猪时有关环节把握不好,投保后死亡偏多。该县农险办在积极协调保险公司赔付的同时,及时邀请县畜牧站专家,一边会诊,一边帮助该公司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在农险办的努力下,该公司饲养管理水平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基本扭转育肥猪经常死亡的现象。该公司老板感激地说:“多亏了农险办,不但帮我减少了损失,还让我学到了知识,否则,我不知道还要赔多少呢!”
这一鲜活的事例产生了积极影响。不久后,该县又有三家大型养殖场参与育肥猪保险,累计承保育肥猪11820头。韩山镇汇康农科苑是一家大型养猪场,农业保险为企业解除了后顾之忧。据统计,该企业自投保以来,共有800多头得到了相应赔偿,合计赔偿金额达130多万元。 “保险,帮助我们锁定了利润,我们追加投资的时候再也没了顾虑!”投资人陈雪海高兴地说:“去年我们的养殖规模是5010头,今年我们就把规模翻了一番,达到11000多头。”